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20页 |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2-14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7-18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 文献检索法和综合分析法相结合 | 第18页 |
2. 调查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相结合 | 第18页 |
(六) 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的阐述 | 第20-25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1. 公共部门 | 第20页 |
2. 地震部门 | 第20页 |
3. 防震减灾 | 第20页 |
4. 公共支出 | 第20页 |
5. 经费 | 第20页 |
6. 公共部门经费管理 | 第20-21页 |
(二) 相关理论的阐述 | 第21-23页 |
1.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2. 公共支出管理理论阐述 | 第22-23页 |
(三) 对公共部门经费管理的借鉴意义 | 第23-25页 |
1. 新公共管理管理理论主张经费管理投入主体多元化 | 第23页 |
2. 新公共管理管理理论主张经费管理预算科学化 | 第23页 |
3. 新公共管理管理理论主张经费管理信息公开化 | 第23-24页 |
4. 新公共管理管理理论主张经费管理结果效益化 | 第24-25页 |
二、内蒙古地震部门经费管理现状 | 第25-37页 |
(一) 内蒙古地震部门管理体制及经费渠道 | 第25-27页 |
1. 管理体制 | 第25页 |
2. 经费渠道 | 第25-27页 |
(二) 内蒙古地震部门预算管理现状 | 第27-30页 |
(三) 内蒙古地震部门财务收支管理现状 | 第30-34页 |
1. 收入管理 | 第30-31页 |
2. 支出管理 | 第31-33页 |
3. 国库集中支付 | 第33页 |
4. 公用经费和专项任务经费管理 | 第33-34页 |
5. 财务监督 | 第34页 |
(四) 内蒙古地震部门经费管理取得的成效 | 第34-37页 |
三、内蒙古地震部门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一) 内蒙古地震部门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1. 经费保障能力不足 | 第37页 |
2. 部门预算的控制性和合理性不足 | 第37-38页 |
3. 预决算信息公开不到位 | 第38页 |
4. 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 第38页 |
(二) 内蒙古地震部门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1. 经费保障主体单一和保障模式不科学 | 第38-39页 |
2. 对部门预算的认识不够和缺乏绩效预算管理 | 第39页 |
3. 预决算信息公开缺少强制性要求和完善的制度体系 | 第39-40页 |
4. 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地震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 第40-41页 |
四、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蒙古地震部门经费管理完善对策 | 第41-48页 |
(一) 国外相关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启示 | 第41页 |
(二) 建立多元化的内蒙古地震部门经费保障模式 | 第41-42页 |
1. 地震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建立政府与市场风险共担的经费保障模式 | 第42页 |
2. 灾害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方面建立多元补偿机制的经费保障模式 | 第42页 |
3. 地震群测群防方面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费保障模式 | 第42页 |
(三) 建立全面综合的内蒙古地震部门预算管理体系 | 第42-45页 |
1. 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化水平 | 第43-44页 |
2. 强化预算约束力和控制力 | 第44页 |
3. 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分配决策机制 | 第44-45页 |
(四) 建立健全内蒙古地震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有效运行机制 | 第45页 |
(五) 建立符合内蒙古地震部门经费管理实际的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 第45-48页 |
1. 充分认识建立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 第45-46页 |
2. 内蒙古地震部门建立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措施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