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勋的交响乐创作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陈培勋交响乐作品配器技术分析及创作特点 | 第9-43页 |
一.关于乐队编制 | 第9-11页 |
二.各乐器组的运用以及特点 | 第11-18页 |
1.弦乐的运用 | 第11-14页 |
2.铜管的运用 | 第14-16页 |
3.木管的运用 | 第16-17页 |
4.打击乐器以及装饰乐器的运用 | 第17-18页 |
三.旋律音色的多样化处理 | 第18-28页 |
1.单音色 | 第18-22页 |
2.混合音色 | 第22-26页 |
3.音色的转换 | 第26-28页 |
四.建立在复调技法基础上的音色处理 | 第28-34页 |
1.模仿复调 | 第28-32页 |
2.对比复调 | 第32-34页 |
五.管弦乐织体的写作特点 | 第34-42页 |
1.波状音型化织体与柱式和声音型化织体 | 第35-37页 |
2.旋律化织体 | 第37-39页 |
3.复合音型化织体 | 第39-42页 |
六.三部管弦乐曲的配器特点总析 | 第42-43页 |
第二章 陈培勋交响乐作品创作技法分析 | 第43-70页 |
一.主题旋律特征 | 第43-49页 |
二.和声运用的独特性 | 第49-52页 |
三.多声音乐运用的特点 | 第52-59页 |
四.曲式结构特点 | 第59-70页 |
总结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