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软基路堤失稳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工程灾害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热点及难点问题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稳定性分析 | 第18-35页 |
·软土地基的性质与地基处理概述 | 第18-21页 |
·软土地基性质概述 | 第18-19页 |
·软土地基处理概述 | 第19-21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失稳破坏形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失稳破坏的形式 | 第21-22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3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法 | 第23-29页 |
·概述 | 第23-24页 |
·极限平衡法基本原理 | 第24页 |
·路堤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简化方法 | 第24-28页 |
·极限平衡简化方法归纳分析 | 第28-29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稳定性分析有限元法 | 第29-33页 |
·概述 | 第29-30页 |
·有限单元法基本理论 | 第30-32页 |
·有限元的分析过程 | 第32-33页 |
·有限元法与极限平衡法的对比分析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失稳风险分析 | 第35-61页 |
·风险概述 | 第35-38页 |
·风险的基本概念 | 第35-36页 |
·风险的特征 | 第36-37页 |
·风险的分类 | 第37页 |
·风险分析的流程 | 第37-38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风险因素辨识 | 第38-43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失稳破坏风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 | 第38-39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失稳破坏风险源辨识 | 第39-43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风险分析评价 | 第43-58页 |
·初等突变理论及其应用 | 第44-46页 |
·突变级数评价法 | 第46-49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稳定风险评价模型 | 第49-53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失稳定风险矩阵 | 第53-58页 |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稳定性风险应对 | 第58-60页 |
·风险应对概述 | 第58-59页 |
·软基路堤稳定风险控制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沈海高速公路软基路堤风险分析评价 | 第61-78页 |
·工程概况 | 第61-62页 |
·工程特点 | 第61页 |
·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 第61-62页 |
·沈海高速公路软基路堤风险分析评价 | 第62-67页 |
·风险评价区段的选取及分析 | 第62-64页 |
·评价方法及评价因子的选取 | 第64-65页 |
·风险评价 | 第65-67页 |
·软基路堤稳定风险评价结果与理正岩土对比验证 | 第67-71页 |
·理正岩土软基路堤设计基本原理 | 第67-68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68-69页 |
·理正岩土计算结果与风险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 第69-71页 |
·基于FLAC SLOPE的软基路堤稳定性分析 | 第71-77页 |
·FLAC SLOPE简介 | 第71页 |
·软基路堤计算模型参数 | 第71页 |
·结果分析 | 第71-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78-79页 |
·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