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8-24页 |
| ·超支化聚合物的发展概况 | 第8-9页 |
|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性能 | 第9-13页 |
|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 第9-10页 |
| ·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能 | 第10-13页 |
|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3-17页 |
| ·缩聚法 | 第13-14页 |
| ·活性聚合 | 第14-15页 |
| ·开环聚合 | 第15-16页 |
| ·离子聚合 | 第16-17页 |
| ·A_2+B_3型聚合 | 第17页 |
| ·典型的超支化聚合物 | 第17-18页 |
| ·超支化聚苯 | 第17页 |
| ·超支化聚酯 | 第17-18页 |
| ·超支化聚醚 | 第18页 |
| ·超支化聚酰胺 | 第18页 |
| ·超支化聚合物的应用 | 第18-20页 |
| ·共聚物 | 第18-19页 |
|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增韧剂 | 第19页 |
| ·涂料 | 第19页 |
| ·医用和生物材料 | 第19页 |
| ·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 ·其他应用 | 第20页 |
| ·尼龙6(PA6)共混改性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 ·PA6增韧 | 第20-21页 |
| ·PA6增强 | 第21页 |
| ·PA6增强增韧 | 第21-22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 ·主要原料与设备 | 第24-25页 |
| ·实验主要原料及试剂 | 第24页 |
| ·实验主要设备 | 第24-25页 |
| ·三(3-硝基苯基)氧化磷(TNPPO)的合成 | 第25页 |
| ·三(3-氨基苯基)氧化磷(TAPPO)的合成 | 第25-26页 |
| ·含磷超支化聚酰胺(P-HBPA)的合成 | 第26页 |
| ·溶剂的纯化 | 第26页 |
| ·P-HBPA 的合成 | 第26页 |
| ·尼龙6(PA6)/含磷超支化聚酰胺(P-HBPA)共混物的制备 | 第26-27页 |
| ·原料预处理 | 第26-27页 |
| ·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 | 第27页 |
| ·结构表征与性能表征 | 第27-29页 |
| ·特性粘度的测试 | 第27页 |
| ·红外光谱(FTIR) | 第27页 |
| ·核磁共振谱(NMR) | 第27页 |
| ·溶解性 | 第27页 |
|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27-28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8页 |
| ·形貌观察(SEM) | 第28页 |
|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 第28页 |
| ·阻燃性测试 | 第28-29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51页 |
| ·含磷超支化聚酰胺(P-HBPA)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41页 |
| ·TNPPO的合成及表征 | 第29-31页 |
| ·TAPPO的合成及表征 | 第31-33页 |
| ·P-HBPA的合成及表征 | 第33-41页 |
| ·含磷超支化聚酰胺(P-HBPA)改性尼龙6(PA6)的研究 | 第41-51页 |
| ·PA6/P-HBPA共混物力学性能分析 | 第41-44页 |
| ·PA6/P-HBPA共混物冲击断面分析 | 第44-46页 |
| ·PA6/P-HBPA共混物熔融及结晶行为 | 第46-48页 |
| ·PA6/P-HBPA共混物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48-49页 |
| ·PA6/P-HBPA共混物阻燃性能分析 | 第49-51页 |
| 4 结论 | 第51-52页 |
| 5 展望 | 第52-53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 8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