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股市连续交易日与周末时间间隔收益波动率实证分析--基于中国上证综指经验数据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研究背景第9-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2页
     ·论文框架第12-13页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第13-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24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5-20页
     ·波动特性相关研究第15-16页
     ·ARCH 族模型相关研究第16-18页
     ·ARFIMA 模型相关研究第18-19页
     ·高频数据与已实现波动率第19-20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20-24页
     ·波动特性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ARCH 族模型的相关研究第21-22页
     ·ARMA 和 ARFIMA 模型的相关研究第22-23页
     ·高频数据与已实现波动率第23-24页
第3章 金融市场波动理论概述第24-52页
   ·波动率的定义第24-25页
   ·波动率种类、特征和属性第25-28页
     ·波动率的种类第25-26页
     ·波动率基本市场特征第26-27页
     ·波动率基本市场属性第27-28页
   ·市场微观结构第28-32页
     ·市场交易机制第29-32页
   ·金融市场波动的一般特性第32-33页
     ·波动的长记忆性和持续性第32页
     ·证券收益分布的尖峰肥尾性第32-33页
     ·均值回复现象第33页
     ·波动集聚性第33页
   ·金融时间序列波动性的测量方法第33-46页
     ·样本方差法第33-34页
     ·SV 类模型第34-35页
     ·指数移动平均法第35-36页
     ·ARCH 族模型第36-44页
     ·隐含波动率第44-46页
   ·ARFIMA 模型第46-52页
     ·一元 ARCH 类模型的改进第46-48页
     ·基于标准正态分布与 t 分布的 ARCH(m)模型的比较第48-50页
     ·基于 t 分布的 ARCH(m)模型的估计第50-52页
第4章 上证综合指数波动性实证研究第52-59页
   ·数据选取第52页
   ·对数据的处理第52-53页
   ·样本方差模型建立第53-54页
   ·ARCH 模型的建立第54-57页
     ·ARCH 模型存在性的检验第54-55页
     ·ARCH 模型的定阶第55-56页
     ·ARCH 模型的估计第56页
     ·ARCH 模型的检验第56-57页
     ·ARCH 的预测第57页
   ·GARCH(1,1)模型的建立第57-59页
     ·GARCH(1,1)模型的建立第57-59页
第5章 结论与分析第59-66页
   ·样本方差模型的估计结果第59页
   ·ARCH 和 GARCH(1,1)模型的估计结果第59-64页
   ·结论分析第64-65页
   ·研究局限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73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FIMA-HYGARCH-EVT模型的股市极端风险的测度--来自新兴资本市场和成熟市场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基于滞后系数突变的结构突变AR(p)模型的上证指数变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