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引言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2 复杂网络理论和城市轨道网络可靠性 | 第19-33页 |
| ·引言 | 第19-22页 |
| ·复杂网络理论及主要特征 | 第22-24页 |
| ·度与度分布 | 第22-23页 |
| ·网络的聚类性 | 第23页 |
| ·平均路径长度 | 第23-24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 第24-26页 |
| ·轨道交通网络形态 | 第24-25页 |
| ·轨道交通网络拓扑分析 | 第25-26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性 | 第26-28页 |
| ·网络的连通方式 | 第26-27页 |
| ·网络形成的增长性 | 第27-28页 |
| ·网络连接的偏好性 | 第28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定义 | 第28-29页 |
| ·网络可靠性原有定义及局限性 | 第29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定义 | 第29页 |
| ·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评价指标 | 第29-31页 |
| ·连通度可靠性 | 第30页 |
| ·行程时间可靠性 | 第30-31页 |
| ·生存性和抗毁性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33页 |
| 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连通度分析 | 第33-46页 |
| ·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 | 第33页 |
| ·建立线路关系模型 | 第33-37页 |
| ·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线路 | 第33-35页 |
| ·北京市轨道线路关系网络 | 第35-37页 |
| ·网络连通可靠性算法 | 第37-39页 |
| ·网络连通可靠度 | 第37-38页 |
| ·网络连通概率 | 第38-39页 |
| ·实例分析 | 第39-45页 |
| ·单条线路失效 | 第39-42页 |
| ·多条线路失效 | 第42-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行程时间分析 | 第46-66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析 | 第46-50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影响因素 | 第46-48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类 | 第48-49页 |
| ·突发客流 | 第49-50页 |
| ·城市轨道网行程时间可靠性 | 第50-53页 |
| ·正点率 | 第50-51页 |
| ·延误时间 | 第51页 |
| ·恢复性能 | 第51-53页 |
| ·网络行程时间可靠性实例 | 第53-65页 |
| ·平均最短行程时间 | 第53-55页 |
| ·最短行程时间的变化率 | 第55-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5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生存性与抗毁性分析 | 第66-84页 |
| ·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实证 | 第66-71页 |
| ·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构建 | 第66页 |
| ·北京市轨道网络特征值计算 | 第66-71页 |
| ·衡量指标与计算假设 | 第71-74页 |
| ·最大连通子图的相对大小 | 第71-72页 |
| ·网络效率 | 第72-73页 |
| ·假设条件 | 第73-74页 |
| ·生存性与抗毁性 | 第74-82页 |
| ·北京市轨道网络生存性 | 第74-77页 |
| ·北京市轨道网络抗毁性 | 第77-79页 |
| ·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 ·小结 | 第82-8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 ·结论与成果 | 第84页 |
| ·展望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作者简历 | 第89-9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