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9-12页 |
第一章 当前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问题分析及原因分析 | 第12-24页 |
一、道德选择能力概述 | 第12-16页 |
(一) 道德选择能力的涵义 | 第12-14页 |
(二) 道德选择能力的结构 | 第14-15页 |
(三) 道德选择能力的衡量 | 第15-16页 |
二、当前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20页 |
(一) 道德认知能力低下 | 第16-17页 |
(二) 道德标准模糊 | 第17-18页 |
(三) 道德情感淡薄 | 第18页 |
(四) 道德意志薄弱 | 第18-19页 |
(五) 道德践行能力缺乏 | 第19-20页 |
三、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0-24页 |
(一) 教育重智轻德的倾向 | 第20-21页 |
(二) 大众传媒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三)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价值分析 | 第24-27页 |
一、面对社会复杂多变性的必经之路 | 第24-25页 |
二、提高高校德育课程时效性的关键 | 第25页 |
三、高校德育课程的应有之义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主要内容 | 第27-33页 |
一、明确的道德标准 | 第27-29页 |
(一) 道德标准的涵义 | 第27-28页 |
(二) 明确的道德标准是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关键 | 第28-29页 |
二、坚定的道德信念 | 第29-30页 |
(一) 道德信念的涵义 | 第29页 |
(二) 坚定的道德信念对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价值 | 第29-30页 |
三、良好的道德意志 | 第30-33页 |
(一) 道德意志的涵义 | 第30-31页 |
(二) 良好的道德意志是大学生面对道德冲突做出正确选择的保证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路径 | 第33-40页 |
一、更新高校德育课程理念 | 第33-35页 |
(一) 个性化理念 | 第33-34页 |
(二) 责任性理念 | 第34-35页 |
二、完善德育课程创新德育方法 | 第35-38页 |
(一) 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 第35页 |
(二) 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积极引导相结合 | 第35-36页 |
(三) 加强隐性德育资源发展 | 第36-38页 |
三、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社会条件 | 第38-40页 |
(一) 加强大众传媒文化环境建设 | 第38-39页 |
(二) 加强家庭环境建设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