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引言 | 第15-35页 |
·研究的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现状 | 第17-3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30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33-35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33-34页 |
·不足之处 | 第34-35页 |
2 股份合作制及制度变迁 | 第35-54页 |
·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特性 | 第35-43页 |
·股份合作制的定义与制度特性 | 第35-37页 |
·股份合作制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的制度差异 | 第37-41页 |
·股份合作制的类型与模式 | 第41-43页 |
·股份合作制制度变迁过程 | 第43-48页 |
·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 第43-45页 |
·我国股份合作制制度变迁的过程 | 第45-48页 |
·深圳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发展概况及制度变迁过程 | 第48-53页 |
·社区的概念界定 | 第48页 |
·深圳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发展概况 | 第48-49页 |
·深圳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 | 第49-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3 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度分析框架 | 第54-75页 |
·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视角考察社区型股份合作制 | 第54-61页 |
·公共池塘资源理论 | 第54-58页 |
·公共池塘资源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型股份合作制 | 第58-61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产权界定 | 第61-68页 |
·产权的含义和分类 | 第61-63页 |
·产权界定与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经济绩效的理论分析 | 第63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混合产权界定 | 第63-64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混合产权完整性界定 | 第64-68页 |
·基于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下的社区公共产品研究 | 第68-73页 |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第68-72页 |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72-73页 |
·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4 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困境与自主治理 | 第75-88页 |
·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困境 | 第75-80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自主治理困境 | 第75-77页 |
·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困境 | 第77-80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自主治理分析 | 第80-83页 |
·清晰界定边界 | 第80页 |
·使占用规则与当地条件保持一致 | 第80-81页 |
·集体选择的安排 | 第81页 |
·监督 | 第81页 |
·分级制裁 | 第81-82页 |
·冲突解决机制 | 第82-83页 |
·对组织权最低限度的认可 | 第83页 |
·分权制企业 | 第83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公司与公共产品供给 | 第83-87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公司是社区内生型企业 | 第84页 |
·基于社会性合约的社区集体产权与互惠交换 | 第84-86页 |
·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证研究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5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产权安排的实证分析 | 第88-107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产权安排效率分析 | 第88-92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产权结构 | 第88-90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与其他股份合作制的比较 | 第90-91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产权效率 | 第91-92页 |
·进入、退出与产权安排 | 第92-94页 |
·进入 | 第92-93页 |
·退出 | 第93-94页 |
·成员规模与产权安排 | 第94-106页 |
·成员规模与产权安排的理论分析 | 第95页 |
·成员规模与产权安排的模型分析 | 第95-97页 |
·成员规模与产权安排的实证分析 | 第97-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6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度动态演进的案例研究 | 第107-119页 |
·产权博弈 | 第107-111页 |
·家庭承包责任制——获取进入权、收获权和排他权 | 第107-108页 |
·股份合作制——获取管理权 | 第108-110页 |
·让渡权的变化 | 第110-111页 |
·事实上的产权与法律上的产权 | 第111页 |
·制度变迁分析 | 第111-114页 |
·规模经济 | 第112-113页 |
·交易费用 | 第113页 |
·风险分担 | 第113-114页 |
·产权的外部性内在化 | 第114页 |
·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分析 | 第114-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6页 |
·研究结论 | 第119-123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是“外部利润”内部化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 第119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公共池塘资源制度 | 第119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具有实现自主治理的内在可行性 | 第119-121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优化了集体经济产权结构并提高产权效率 | 第121页 |
·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依然存在困境 | 第121-122页 |
·多中心治理下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有助于达到供给均衡状态 | 第122-123页 |
·总结 | 第123页 |
·政策启示 | 第123-125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123页 |
·改革社区股份合作制股权设置 | 第123-124页 |
·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督 | 第124页 |
·明确多中心治理下社区型股份合作公司与地方政府的边界 | 第124页 |
·提供及时的冲突解决机制和平台 | 第124-125页 |
·自主治理必须建立在相对完备的程序和机制基础上 | 第125页 |
·研究展望 | 第125-126页 |
后记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