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偷渡犯罪现状分析——以上海为样本 | 第13-24页 |
第一节 上海偷渡犯罪的发展及整体情况 | 第13-15页 |
一、上海偷渡犯罪的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二、上海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偷渡案件整体情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偷渡犯罪的特点 | 第15-19页 |
一、制作虚假材料获得签证是当前组织偷渡的主要方式 | 第15-16页 |
二、持用旅游签证出国后滞留不归的情况仍有发生 | 第16-17页 |
三、新型组织偷渡的手法层出不穷 | 第17-18页 |
四、骗取在华居留签证或出售出入境证件案件数量有所上升 | 第18-19页 |
五、偷渡组织日益严密社会危害巨大 | 第19页 |
第三节 偷渡犯罪严重影响上海社会经济发展 | 第19-22页 |
一、对上海的国际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 第19-20页 |
二、对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对外交流产生反作用 | 第20页 |
三、对上海的涉外领域安定秩序构成危害 | 第20-21页 |
四、严重危害当事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 第21页 |
五、公安机关的管理压力不断增大 | 第21-22页 |
第四节 上海地区偷渡犯罪的发展趋势 | 第22-24页 |
一、入境偷渡活动呈不断增长趋势 | 第22页 |
二、“调包”偷渡的场所向境外空港延伸 | 第22-23页 |
三、利用集装箱偷渡仍有发展趋势 | 第23页 |
四、“邮轮偷渡”等新型交通工具偷渡方式已有所抬头 | 第23页 |
五、外国移民政策变化易引发偷渡犯罪新动向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偷渡犯罪之再定位和动因分析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偷渡犯罪的界定 | 第24-25页 |
一、偷渡的概念 | 第24-25页 |
二、偷渡犯罪的概念 | 第25页 |
第二节 偷渡犯罪的表征 | 第25-29页 |
一、偷渡犯罪的构成体系 | 第25-26页 |
二、偷渡犯罪的特征 | 第26-28页 |
三、偷渡犯罪的侦查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偷渡犯罪的动因分析 | 第29-32页 |
一、经济发展差异显著 | 第29页 |
二、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 第29-30页 |
三、发达国家日益严格的出入境制度 | 第30页 |
四、历史文化遗留下的“偷渡文化” | 第30-31页 |
五、组织偷渡暴利可图 | 第31页 |
六、边境线漫长带来的管理不便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现行偷渡犯罪治理的困境研究 | 第32-42页 |
第一节 偷渡犯罪相关刑事立法体制不完善 | 第32-37页 |
一、立法及法律适用现状 | 第32-34页 |
二、现行刑事立法的瓶颈 | 第34-36页 |
三、国外偷渡刑事立法实践的启示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偷渡犯罪侦查实践中的困境 | 第37-42页 |
一、刑事法实施现状 | 第37-38页 |
二、偷渡案件侦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2页 |
第四章 偷渡犯罪侦查机制优化 | 第42-54页 |
第一节 完善法制优化偷渡犯罪法律体系 | 第42-44页 |
一、罪名体系的完善 | 第42-43页 |
二、刑事立法体系的完善 | 第43页 |
三、加大偷渡犯罪的刑事处罚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机制保障拓宽侦查办案渠道 | 第44-48页 |
一、实施出入境管理体制改革 | 第44-45页 |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打击偷渡犯罪的实战能力 | 第45页 |
三、建立健全相关协作机制 | 第45-47页 |
四、加强侦查办案的国际合作 | 第47页 |
五、加大反偷渡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偷渡犯罪活动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建设信息大平台提升侦查效率 | 第48-49页 |
一、加强公安情报信息平台建设 | 第48页 |
二、建立政府部门间外国人信息共享平台 | 第48-49页 |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信息实战应用水平 | 第49页 |
第四节 深挖线索确保办案质量 | 第49-51页 |
一、以非法劳务输出为线索源头,防止“合法”偷渡 | 第49-50页 |
二、以不法出入境中介为线索源头,打击集团偷渡犯罪 | 第50页 |
三、以洗钱犯罪为线索源头,遏止偷渡非法所得 | 第50-51页 |
第五节 侦防结合拓展侦查效应 | 第51-54页 |
一、加强出入境证件管理 | 第51-52页 |
二、加强境外人员管理 | 第52页 |
三、疏通公民正常出国(境)渠道 | 第52-53页 |
四、加强宣传教育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