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G-IN并联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电功率比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5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最大电功率比与能量管理模式概述 | 第16-21页 |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最大电功率比定义 | 第16-18页 |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定义 | 第16-17页 |
| ·电功率比定义 | 第17-18页 |
| ·PLUG-IN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模式概述 | 第18-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选型及控制策略分析 | 第21-33页 |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选型分析 | 第21-26页 |
|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选型 | 第21-22页 |
| ·混合动力汽车储能元件选型 | 第22-25页 |
| ·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机选型 | 第25-26页 |
| ·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选型 | 第26页 |
| ·PLUG-IN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分析 | 第26-32页 |
|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分类 | 第26-29页 |
| ·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分析 | 第29-30页 |
| ·并联PHEB控制策略的确定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并联PHEB建模与仿真 | 第33-43页 |
| ·仿真软件ADVISOR概述 | 第33页 |
| ·混合动力系统建模 | 第33-40页 |
| ·发动机模型 | 第33-34页 |
| ·电机模型 | 第34-36页 |
| ·电池模型 | 第36-38页 |
| ·变速箱模型 | 第38-39页 |
| ·整车控制策略模型 | 第39-40页 |
| ·整车模型 | 第40页 |
| ·整车仿真运行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基于电功率比的动力性及使用成本分析 | 第43-67页 |
| ·并联PHEB驱动总功率需求分析 | 第44-56页 |
| ·WG6120NHAE简介 | 第44-45页 |
| ·汽车驱动行驶的功率需求分析 | 第45-56页 |
| ·基于电功率比的动力性分析 | 第56-62页 |
| ·电功率比选取对电机动力性因素影响 | 第57-60页 |
| ·联合驱动时电功率比对整车动力性影响 | 第60-62页 |
| ·基于电动率比的使用成本分析 | 第62-66页 |
| ·电功率比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 ·电功率比对整车使用成本影响 | 第63-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 ·全文总结 | 第67页 |
|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