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自贬的语用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0页 |
| ·研究对象 | 第7-8页 |
|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9-10页 |
| 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成就与不足 | 第13-15页 |
| 3 会话角色分析 | 第15-21页 |
| ·低权势说话人 VS 高权势听话人(低对高) | 第16-17页 |
| ·对等权势说话人 VS 对等权势听话人(等对等) | 第17-18页 |
| ·高权势说话人 VS 低权势听话人(高对低) | 第18-19页 |
| ·会话角色的数据定量分析 | 第19-21页 |
| 4 话轮位置分析 | 第21-25页 |
| ·出现于应对话轮 | 第21页 |
| ·出现于始发话轮 | 第21-22页 |
| ·出现于独白 | 第22-23页 |
| ·话轮位置的数据定量分析 | 第23-25页 |
| 5 语用功能分析 | 第25-35页 |
| ·说话人实施语用功能的多样性 | 第25-33页 |
| ·听话人理解语用功能的不确定性 | 第33-34页 |
| ·语用功能的数据定量分析 | 第34-35页 |
| 6 综合分析 | 第35-38页 |
| ·会话角色与话轮位置的二维关系分析 | 第35页 |
| ·会话角色与语用功能的二维关系分析 | 第35-36页 |
| ·话轮位置与语用功能的二维关系分析 | 第36-37页 |
| ·会话角色、话轮位置、语用功能的三维关系分析 | 第37-38页 |
| 7 结语 | 第38-40页 |
| ·主要观点 | 第38-39页 |
| ·研究局限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第42-43页 |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