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一、 课程资源的概念界定、分类及特点 | 第15-19页 |
(一) 国外关于课程资源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 国内关于课程资源的研究 | 第16-17页 |
(三) 课程资源的特点 | 第17-18页 |
(四) 课程资源的分类 | 第18-19页 |
二、 教师资源涵义的界定、特点 | 第19-23页 |
(一) 教师资源的涵义界定 | 第19-20页 |
(二) 教师资源的特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意义 | 第23-29页 |
一、 丰富课程资源,促进新课改的实施 | 第23-24页 |
(一)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 第23页 |
(二) 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 | 第23-24页 |
(三) 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 第24页 |
二、 有利于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 | 第24-26页 |
(一) 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 第25页 |
(二) 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优势互补 | 第25-26页 |
三、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26-29页 |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26页 |
(二) 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 | 第26-29页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一、 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29页 |
二、 教师忽视了自己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 第29-30页 |
三、 教师忽视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动性 | 第30页 |
四、 学校忽视了政治课教师的成长 | 第30-32页 |
五、 激励机制不合理 | 第32-35页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 第35-47页 |
一、 国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 第35-36页 |
(一) 教师资源配置的意义 | 第35页 |
(二) 实现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途径 | 第35-36页 |
二、 树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的意识 | 第36-37页 |
(一) 树立“三贴近”意识 | 第36-37页 |
(二) 树立教师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意识 | 第37页 |
三、 提高开发利用教师资源的主观能动性 | 第37-40页 |
(一)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 第37-38页 |
(二)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是不断提高创造力 | 第38-39页 |
(三) 教师要围绕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39-40页 |
四、 学校要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的开发 | 第40-42页 |
(一) 学校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能力 | 第40页 |
(二) 学校为教师塑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 第40-41页 |
(三) 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 | 第41-42页 |
五、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 第42-44页 |
(一) 建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薪酬激励机制 | 第42-43页 |
(二) 制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精神激励机制 | 第43-44页 |
六、 践行国培计划 | 第44-47页 |
(一) 专业化的规划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项目和环节 | 第44-45页 |
(二) 践行师范生顶岗实习 | 第45-47页 |
第五章 K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案例分析 | 第47-57页 |
一、 案例选取学校情况 | 第47页 |
二、 课堂观察 | 第47-54页 |
三、 课堂观察的教学反思报告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