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静态分析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第12页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变化第12-13页
     ·《稳态与环境》模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4-15页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第14页
     ·挖掘新课改精髓,贯彻新课程改革第14-15页
     ·对比新课标人教版教材,融合教学资源第15页
     ·结合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分析学生常见问题第15页
   ·教材的界定第15-16页
   ·研究对象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8页
     ·内容分析法第16页
     ·比较研究法第16页
     ·统计分析法第16页
     ·文献分析法第16-18页
第二章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整体分析第18-28页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内容分析第18-19页
     ·课程标准的分析第18页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结构第18-19页
   ·外部联系分析第19-20页
     ·与其他模块的联系第19页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第19-20页
   ·教育功能分析第20-23页
     ·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第20-21页
     ·向学生渗透 STS 思想第21-22页
     ·在基础知识方面第22-23页
   ·编排中的心理分析第23-24页
   ·近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全国新课标卷)分析第24-28页
     ·全国新课标卷理综生物学试题结构分析第24页
     ·全国新课标卷理综生物学试题内容分析第24-26页
     ·全国新课标卷理综生物学试题点评第26-28页
第三章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局部分析第28-38页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第28-29页
     ·内容简介第28页
     ·内容地位第28页
     ·教学特点第28-29页
     ·具体分析第29页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9-32页
     ·内容简介第29-30页
     ·内容地位第30页
     ·教学特点第30页
     ·具体分析第30-32页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32-34页
     ·内容简介第32页
     ·内容地位第32页
     ·教学特点第32-33页
     ·具体分析第33-34页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34-36页
     ·内容简介第34页
     ·内容地位第34-35页
     ·教学特点第35页
     ·具体分析第35-36页
   ·第五章 人与环境第36-38页
     ·内容简介第36页
     ·内容地位第36页
     ·教学特点第36-37页
     ·具体分析第37-38页
第四章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材的评价与建议第38-66页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材的评价第38页
     ·用“图和图群”表达内容,文字精炼第38页
     ·重视学生创造性、自主性的培养第38页
     ·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第38页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材的不足第38-39页
     ·缺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第38-39页
     ·习题形式不丰富第39页
     ·媒体资源利用不到位第39页
   ·对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材使用的建议第39-42页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第39页
     ·运用理论指导教学第39-40页
     ·灵活的处理教材内容第40页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第40-42页
   ·对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的教学建议第42-60页
     ·教学指导意见第42-43页
     ·教学策略的实施(以模块中部分内容为例)第43-46页
     ·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第46-60页
   ·《稳态与环境》模块学生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第60-66页
     ·对内环境成分理解不到位第60页
     ·不能准确把握免疫调节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第60-61页
     ·不理解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以及两种激素调节途径第61-63页
     ·无法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准确应用于实践第63页
     ·不清楚食物链每一个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是否等于它同化的能量第63-64页
     ·不清楚生态系统对能量的多级利用能否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高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以河南师大附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