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导论第13-24页
第一章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理论渊源第24-40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资关系理论第24-32页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形成的背景第24-26页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6-29页
     ·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第29-32页
   ·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第32-40页
     ·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形成的背景第32-34页
     ·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内容第34-35页
     ·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第35-40页
第二章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发展轨迹第40-60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萌芽第40-44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萌芽的界定第40-41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萌芽的背景第41-42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萌芽的标志第42-44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形成第44-48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形成的背景第45-47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形成的标志第47-48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成熟第48-53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成熟的背景第48-51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成熟的标志第51-53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嬗变第53-60页
     ·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的嬗变过程第53-55页
     ·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的嬗变原因第55-60页
第三章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第60-74页
   ·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前提第60-63页
     ·“资本主义”与“劳资关系”第60页
     ·容许有利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第60-61页
     ·保护民族资本主义政策的制定第61-63页
   ·劳资两利:劳资关系的核心第63-68页
     ·劳资两利的内涵第63-65页
     ·劳资两利的载体第65-66页
     ·劳资两利的实践第66-68页
   ·劳资调节:劳资矛盾的处理方式第68-74页
     ·劳资调节的提出第68-69页
     ·劳资调节与阶级调和的区别第69-71页
     ·劳资调节的方式第71-74页
第四章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历史评价第74-86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历史地位第74-79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中的地位第74-76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第76-79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历史创造性第79-82页
     ·提出劳资两利的方针,由“斗争论”到“调节论”第79-80页
     ·在一定条件下实行劳资合作,由“对抗论”到“合作论”第80-81页
     ·按照创造性思维处理劳资关系,由“暴力革命论”到“和平改造论”第81-82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第82-86页
     ·过早地消灭了私人资本主义第82-83页
     ·过分看重私人资本政治上的消极作用第83-84页
     ·过早地结束了“劳资两利”方针第84-86页
第五章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第86-101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理论价值第86-89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第86-87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理论的基石第87-88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是化解劳资矛盾的基本方法第88-89页
   ·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实践价值第89-101页
     ·坚持以党的根本任务决定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第89-91页
     ·坚持“劳资两利、互利共赢”的方针第91-93页
     ·坚持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主导作用第93-101页
结语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13-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下一篇:平衡双频带通滤波器及滤波天线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