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导论 | 第17-3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考 | 第34-53页 |
·共产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 第34-40页 |
·共产主义的涵义 | 第34-35页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思想 | 第35-39页 |
·列宁的共产主义理论 | 第39-40页 |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 第40-44页 |
·人存在的现实性 | 第40-41页 |
·人的类本质特性 | 第41-42页 |
·人的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异化 | 第42-43页 |
·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 | 第43-44页 |
·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途径 | 第44-50页 |
·剥夺剥夺者、消灭私有制 | 第44-45页 |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第45-46页 |
·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行有计划的经济 | 第46-48页 |
·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 第48-50页 |
·“人民主体”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 第50-53页 |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第50-51页 |
·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 第51页 |
·无产阶级政权是人民的政权 | 第51-53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探索 | 第53-88页 |
·民主革命时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初步探索 | 第53-63页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 | 第53-55页 |
·人民群众是民主革命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 | 第55-58页 |
·发展生产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手段 | 第58-60页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价值目标的保证 | 第60-63页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 第63-77页 |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社会主义价值的坚实基础 | 第63-66页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价值的制度保障 | 第66-70页 |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条件 | 第70-74页 |
·繁荣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价值的精神动力 | 第74-77页 |
·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 | 第77-88页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 | 第77-79页 |
·对我国所处阶段的判断确立了社会主义价值基础 | 第79-81页 |
·“三个代表”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价值要求 | 第81-82页 |
·科学发展观凝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 第82-85页 |
·构建社会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 | 第85-88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概括与内在逻辑 | 第88-124页 |
·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 | 第88-96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88-91页 |
·核心价值观的学界争鸣 | 第91-93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93-96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 第96-101页 |
·“三个倡导”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96-98页 |
·各个层面内部的辩证关系 | 第98-99页 |
·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 第99-101页 |
·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 第101-112页 |
·富强:社会主义的经济核心价值 | 第101-104页 |
·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核心价值 | 第104-107页 |
·文明:社会主义的文化核心价值 | 第107-111页 |
·和谐:社会主义的社会核心价值 | 第111-112页 |
·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 第112-118页 |
·自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 | 第113-114页 |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的原则 | 第114-115页 |
·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 第115-117页 |
·法治: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方式 | 第117-118页 |
·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 第118-124页 |
·爱国:道德价值观的主线 | 第118-119页 |
·敬业:道德价值观的外化 | 第119-120页 |
·诚信:道德价值观的基础 | 第120-122页 |
·友善:道德价值观的态度 | 第122-124页 |
第四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24-142页 |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重要性与必要性 | 第124-127页 |
·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 | 第124-125页 |
·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第125-126页 |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 第126页 |
·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第126-127页 |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27-134页 |
·坚持核心价值观并重视不同主体的价值观 | 第127-128页 |
·突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性质 | 第128-130页 |
·吸收借鉴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优秀成果 | 第130-134页 |
·提高对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自觉 | 第134-142页 |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 第134-136页 |
·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从价值认同到践行的跃升 | 第136-137页 |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 | 第137-139页 |
·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效力 | 第139-142页 |
结语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55-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