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20页 |
一、 选题原因 | 第13-15页 |
二、 本选题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9页 |
三、 本选题研究宗旨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概览 | 第20-38页 |
一、 新中国成立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 | 第20-26页 |
(一) 科学历史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二) 科学历史观教育是建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 第21-23页 |
(三) 科学历史观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 | 第23-24页 |
(四) 科学历史观教育是建设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需要 | 第24-26页 |
二、 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历程 | 第26-30页 |
(一) 建国初年我国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 | 第26-27页 |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 | 第27-28页 |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科学历史观教育 | 第28-30页 |
三、 建国以来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历史经验 | 第30-38页 |
(一)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第31-32页 |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制度建设保障有力 | 第32-33页 |
(三) 科学历史观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已逐步形成科学体系 | 第33-35页 |
(四) 科学历史观教育教学的改革和研究工作有效推进 | 第35-38页 |
第二章 当前高校学生科学历史观教育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38-54页 |
一、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科学历史观教育中的问题 | 第39-46页 |
(一) 部分学生对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 | 第39-43页 |
(二) 一些学生对科学历史观相关原理理解不深 | 第43-44页 |
(三) 相当学生缺少对科学历史观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 第44-46页 |
二、 当前我国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6-54页 |
(一) 市场经济的影响 | 第46-47页 |
(二) 课程教育教学自身的原因 | 第47-50页 |
(三) 高校学生自身因素 | 第50-51页 |
(四) 校园文化环境因素 | 第51-52页 |
(五) 高校辅导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加强高校学生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 第54-70页 |
一、 科学历史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 | 第54-59页 |
(一) 科学历史观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的基础 | 第55-56页 |
(二) 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础 | 第56-58页 |
(三) 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条件 | 第58-59页 |
二、 加强师资建设是筑牢科学历史观教育的保障 | 第59-63页 |
(一)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 第59-60页 |
(二) 建立高校科学历史观全员育人机制 | 第60-63页 |
三、 加强课改是发挥思政课整体功能的必要条件 | 第63-66页 |
(一) 明确思政课核心教学内容和目标 | 第63-65页 |
(二)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第65页 |
(三) 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 第65-66页 |
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 | 第66-70页 |
(一) 注重校园精神的培育 | 第66-67页 |
(二) 科学历史观教育应渗入到各类社团活动中 | 第67-68页 |
(三) 加强网络环境下科学历史观教育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一、 国内文献 | 第72-76页 |
二、 国外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