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吴英非法集资案介绍 | 第10-13页 |
第一节 吴英案情概要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各方争论的焦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民间借贷的一般法律理论 | 第13-19页 |
第一节 民间借贷的法律内涵 | 第13-19页 |
一、 民间借贷的法律定义 | 第13页 |
二、 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几个法律概念 | 第13-17页 |
三、 民间借贷的法律特征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民间借贷刑法规制的错位与偏差 | 第19-26页 |
第一节 立法错位:未能兼顾相关罪名之间的逻辑平衡 | 第19-21页 |
一、 对直接融资的规制过于狭窄 | 第19-20页 |
二、 未能建立均衡有序的刑罚梯度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司法偏差,存在个罪立法本意的误解 | 第21-26页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立法分析 | 第21-22页 |
二、 集资诈骗罪的刑事立法分析 | 第22-23页 |
三、 以非法经营罪规制高利贷行为的困惑 | 第23-26页 |
第四章 刑法对民间借贷活动进行规制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第一节 民间借贷的正负作用分析 | 第26-28页 |
一、 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 | 第26页 |
二、 民间借贷的消极作用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刑法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第五章 完善民间借贷行为刑事法律规制的建议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刑法规制民间借贷的指导思想:刑法的谦抑性 | 第29页 |
第二节 明确民间借贷行为与非法融资活动的界限 | 第29-31页 |
一、 行为的目的不同 | 第30页 |
二、 行为的对象不同 | 第30页 |
三、 行为的方式不同 | 第30页 |
四、 双方当事人各自负担的风险不同 | 第30页 |
五、 借款的利率不同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修改现行刑法,明确打击重点 | 第31-37页 |
一、 废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第31-32页 |
二、 修改集资诈骗罪的相关内容 | 第32-34页 |
三、 以“擅自发行证券罪”取代擅自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罪,并扩大该条的适用范围 | 第34-35页 |
四、 民间高利贷不宜入刑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