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拓物元理论的福姜沙水道通航环境安全度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主要内容和关键点 | 第14-15页 |
| 第2章 评价模型 | 第15-28页 |
| ·物元理论 | 第15-18页 |
| ·物元分析 | 第15-16页 |
| ·物元可拓性 | 第16-17页 |
| ·物元变换 | 第17-18页 |
| ·可拓集合理论 | 第18-21页 |
| ·基本定义 | 第18-19页 |
| ·关联函数 | 第19-21页 |
| ·可拓逻辑 | 第21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21-25页 |
| ·评判矩阵构造 | 第22-23页 |
| ·一致性检验 | 第23-24页 |
| ·权系数计算 | 第24-25页 |
| ·评价步骤 | 第25-28页 |
| 第3章 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 | 第28-3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29页 |
| ·指标选取原则和方法 | 第28-29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9页 |
| ·评价指标标准 | 第29-38页 |
| ·标准风天数 | 第29-30页 |
| ·航道横流速 | 第30-31页 |
| ·雾及能见度 | 第31-32页 |
| ·航道水深 | 第32-33页 |
| ·航道宽度 | 第33页 |
| ·航道弯曲 | 第33-34页 |
| ·航路交汇 | 第34-35页 |
| ·交通密度 | 第35页 |
| ·交通流构成 | 第35-36页 |
| ·危化码头分布 | 第36-38页 |
| 第4章 可拓物元评价模型在福姜沙水道的应用 | 第38-52页 |
| ·基于层次分析的指标评价体系 | 第38页 |
| ·基于德尔菲法的权系数确定 | 第38-40页 |
| ·基于可拓物元理论的安全度评价 | 第40-46页 |
| ·自然环境的安全度评价 | 第41-42页 |
| ·航道环境的安全度评价 | 第42-44页 |
| ·交通环境的安全度评价 | 第44-46页 |
| ·通航环境综合安全度评价 | 第46页 |
| ·基于船舶事故数据的安全度评价 | 第46-52页 |
| ·评价模型 | 第46-47页 |
| ·船舶事故数据 | 第47-48页 |
| ·船舶险情数据 | 第48-49页 |
| ·船舶交通流数据 | 第49-50页 |
| ·评价结果 | 第50-52页 |
| 第5章 应用分析及对策研究 | 第52-61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 ·自然环境的评价分析 | 第52-53页 |
| ·航道环境的评价分析 | 第53页 |
| ·交通环境的评价分析 | 第53-54页 |
| ·风险控制及安全对策 | 第54-61页 |
| ·恶劣天气防范 | 第54-55页 |
| ·海轮航路设置 | 第55-56页 |
| ·锚地设置和建设 | 第56-58页 |
| ·危险化学品管理 | 第58-6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主要结论 | 第61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61-62页 |
|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