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

内蒙古妇女参政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5页
 (一) 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 妇女参政的定义第11-12页
  1. 群体权力论第11页
  2. 广义与狭义论第11页
  3. 直接与间接论第11页
  4. 社会机制论第11-12页
 (四) 妇女参政的意义第12-13页
  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2. 现实意义第13页
 (五) 本文研究思路、创新点和不足第13-15页
一、内蒙古妇女参政的成就第15-23页
 (一) 我国妇女参政的成就第15-17页
  1. 妇女在人大和政协中占有重要位置第15-16页
  2. 高层权力机构中妇女领导数量增加第16-17页
  3. 女干部人数增加,公务员中女性比例提高第17页
  4. 执政党中女代表、女委员的比例提高第17页
 (二) 内蒙古妇女参政的成就第17-23页
  1. 数量上:不断增多第18-19页
  2. 素质上:进一步提高第19-20页
  3. 参政形式上:多样化第20-21页
  4. 妇女干部培养方式:多元化第21-23页
二、内蒙古妇女参政出现的问题第23-28页
 (一) 妇女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参政意识淡薄第23-24页
  1. 不参与和消极参与比例高第23-24页
  2. 参与选举和竞选的比率较低第24页
 (二) 参政结构不合理,妇女进入核心决策层比例低第24-25页
  1. 高层短缺,参与层次不高第24-25页
  2. 妇女参政的职务性别化明显第25页
 (三) 妇女的参政的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第25-28页
  1. 政策内容不完善、缺乏创新第26页
  2. 政策针对性不强第26-28页
三、内蒙古妇女参政存在问题的成因解析第28-35页
 (一) 经济因素的制约第28-30页
  1. 妇女参政受物质基础的影响和制约第28-29页
  2. 妇女的参政层次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第29-30页
  3. 妇女参政受就业状况和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第30页
 (二) 制度和机制的局限第30-32页
  1.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局限性第30-31页
  2. 监督机构设置的缺失、法律政策实施不力第31-32页
 (三) 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第32-33页
  1. 女主内的传统和家务劳动影响了妇女参政的热情第32页
  2. 传统性别观念影响社会对女性参政的接纳和支持第32-33页
  3. 传统性别观念造成的教育和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第33页
 (四) 妇女的自身因素第33-35页
  1. 文化素质与教育水平第33-34页
  2. 多重的角色定位及自身心理障碍第34-35页
四、提高内蒙古妇女参政水平的对策建议第35-42页
 (一) 外部环境第35-39页
  1. 改善有利于妇女参政的文化环境第35-36页
  2. 创造有利于妇女参政的法律政策环境第36-38页
  3. 夯实妇女参政的经济环境第38-39页
 (二) 提高妇女自身的参政能力第39-42页
  1. 提高妇女文化素质第39-40页
  2. 增强妇女干部的实践工作能力第40-41页
  3. 树立妇女主体意识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城市社区建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