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女权思想的比较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9页 |
| 1 女权主义思想的产生过程 | 第9-12页 |
| ·父权制下女性的尴尬境地 | 第9页 |
| ·女权运动的发展 | 第9页 |
| ·女权主义文学的产生过程 | 第9-10页 |
| ·父权制下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文本虐待 | 第10-12页 |
| 2 乔治·桑生活中女权主义思想的回顾 | 第12-21页 |
| ·构建女性话语权 | 第12-14页 |
| ·和谐的普世思想 | 第14-15页 |
| ·婚姻中的平等权 | 第15-17页 |
| ·拥有了一支笔 | 第17-18页 |
| ·女性自传第一人 | 第18-19页 |
| ·教育的重要性 | 第19页 |
| ·女性解放的先驱 | 第19-21页 |
| 3 乔治·桑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 第21-27页 |
| ·妇女婚姻悲剧的体现 | 第21-24页 |
| ·追求自由的生活 | 第24页 |
| ·爱的理想 | 第24-25页 |
| ·追求和谐的女权主义者 | 第25-27页 |
| 4 陀思妥耶夫斯基女权主义观念的体现 | 第27-36页 |
|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新”女性 | 第28-29页 |
| ·父权的沦丧和“妻权”的崛起 | 第29-30页 |
| ·“妖妇”的独特魅力 | 第30-33页 |
| ·“美丽的妖妇” | 第31页 |
| ·人格分裂的反传统女性 | 第31-32页 |
| ·叛逆女性间的对立 | 第32-33页 |
| ·反抗的“天使” | 第33-34页 |
| ·“女权运动”的光辉代表 | 第34-36页 |
| 5 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的女权主义思想的比较 | 第36-39页 |
| ·对“天使”与“妖妇”二重模式的超越 | 第36页 |
| ·女性作家的本性体现 | 第36-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