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第三节 选题特色、方法与创新 | 第13页 |
第四节 相关问题的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一、 群众的概念 | 第14页 |
二、 “群众”、“人民”和人民群众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毛泽东群众观的历史考察 | 第16-26页 |
第一节 毛泽东群众观的理论来源 | 第16-22页 |
一、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中的民本因素 | 第16-18页 |
二、 近代中外人物进步思想的影响 | 第18-20页 |
三、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毛泽东群众观的发展实践 | 第22-26页 |
一、 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 | 第22页 |
二、 毛泽东群众观的成熟 | 第22-23页 |
三、 毛泽东群众观的丰富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 第26-33页 |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第26-28页 |
一、 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 第26-27页 |
二、 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学生 | 第28-30页 |
一、 密切联系群众 | 第28-29页 |
二、 虚心向群众求教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第30-33页 |
一、 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 第30-31页 |
二、 关心群众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毛泽东群众观在新时期的启示 | 第33-47页 |
第一节 毛泽东群众观在新时期的体现 | 第33-36页 |
一、 坚持尊重和保护群众个体利益 | 第33-34页 |
二、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 | 第34-35页 |
三、 坚持依法治国,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新时期毛泽东群众观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 第36-40页 |
一、 党在新时期滋生了自满情绪,有脱离群众的危险 | 第37-38页 |
二、 人民主体价值的需求同执政理念滞后的矛盾 | 第38-39页 |
三、 转型社会发展环境对当前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毛泽东群众观的当代启示 | 第40-47页 |
一、 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组织、引导、教育好广大人民群众 | 第40-42页 |
二、 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化解社会矛盾 | 第42-44页 |
三、 坚持群众路线,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 | 第44-45页 |
四、 努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时刻做好人民公仆 | 第45-47页 |
总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