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政治观的理论来源 | 第13-18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 第13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民生思想 | 第13-15页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对民生建设道路的探索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民生建设的缘由 | 第18-21页 |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 第18页 |
第二节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 第19页 |
第四节 体现执政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权为民所用 | 第21-23页 |
一、 树立为民执政、为民掌权的思想 | 第21-22页 |
二、 加强监督和规范权利的使用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情为民所系 | 第23-27页 |
一、 密切关注群众疾苦 | 第23-25页 |
二、 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利为民所谋 | 第27-30页 |
一、 始终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 第27-28页 |
二、 坚持勤政为民,反对与民争利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政治观的基本特征及重大意义 | 第30-34页 |
第一节 基本特征 | 第30-32页 |
一、 强调民生是事关政治的重大问题 | 第30页 |
二、 把改善民生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 第30-31页 |
三、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 第31页 |
四、 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重大意义 | 第32-34页 |
一、 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 第32页 |
二、 为政治改革鸣锣开道 | 第32-33页 |
三、 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生建设的思想 | 第33页 |
四、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民生政治建设的路径 | 第34-41页 |
第一节 制度建设与创新 | 第34-37页 |
一、 加强制度建设 | 第34-35页 |
二、 加快制度创新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提升党员干部的民生意识 | 第37-39页 |
一、 提高党员干部对民生的认识和了解 | 第37-38页 |
二、 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和政绩观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加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 第39-41页 |
一、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政策的了解 | 第39-40页 |
二、 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