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叙事之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毛宗岗与《三国演义》 | 第9-11页 |
1. 评点产生的背景与起源 | 第9-10页 |
2. 毛氏其人与《三国演义》的评点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毛宗岗的“叙事”与“叙事之法” | 第14-22页 |
(一) “叙事”、“叙事之法”溯源 | 第14-17页 |
1. “叙”、“事”与“叙事” | 第14-16页 |
2. “法”与“叙事之法” | 第16-17页 |
(二) 毛宗岗对“叙事”与“叙事之法”的理解 | 第17-22页 |
1. 毛宗岗对“叙事”的理解 | 第17-20页 |
2. 毛宗岗对“叙事之法”的理解 | 第20-22页 |
二、毛宗岗“叙事之法”的理论体系 | 第22-36页 |
(一) “道”——叙事本体论 | 第22-26页 |
1. “自然之文” | 第22-24页 |
2. “随物宛转” | 第24-26页 |
(二) “法”——叙事创作和接受论 | 第26-30页 |
1. 文学创作论 | 第26-28页 |
2. 文学接受论 | 第28-30页 |
(三) “技”——叙事技法论 | 第30-36页 |
1. “文法” | 第31-33页 |
2. “章法” | 第33-36页 |
三、毛宗岗“叙事之法”的影响和意义 | 第36-42页 |
(一) 影响 | 第36-39页 |
1. 促进《三国演义》的文本成熟 | 第36-37页 |
2. 促进《三国演义》的阅读和接受 | 第37-38页 |
3. 促进当时历史演义小说的兴盛 | 第38-39页 |
(二) 意义 | 第39-42页 |
1. 推动中国古代叙事学的发展 | 第40-41页 |
2. 推动中国古典小说学的发展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词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