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 1 绪论 | 第14-24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橡胶塑炼的目的及机理 | 第15-16页 |
| ·橡胶塑炼的目的 | 第15页 |
| ·生胶塑炼的机理 | 第15-16页 |
| ·橡胶塑炼的设备及其技术进步 | 第16-20页 |
| ·间歇塑炼设备及其技术进步 | 第16-18页 |
| ·螺杆连续塑炼机 | 第18-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20-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课题的创新性及研究目标 | 第21页 |
|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1-24页 |
| 2 橡胶单螺杆连续塑炼机的机理与模型建立 | 第24-40页 |
| ·胶料喂入理论分析 | 第24-25页 |
| ·固体输送理论分析 | 第25-33页 |
| ·摩擦拖曳固体输送理论 | 第27-31页 |
| ·粘性牵附固体输送理论 | 第31-33页 |
| ·机头的设计机理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 ·入口效应 | 第33-36页 |
| ·出模膨胀 | 第36-37页 |
| ·不稳定流动——表面粗糙和熔体破碎现象 | 第37页 |
| ·实现稳定挤出过程的考虑因素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3 橡胶单螺杆连续塑炼机的设计 | 第40-80页 |
|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的设计 | 第41-43页 |
| ·橡胶单螺杆连续塑炼机螺杆的设计 | 第43-64页 |
| ·螺杆主要几何参数的选择 | 第44-54页 |
| ·螺杆三功能段结构的设计 | 第54-57页 |
| ·螺杆材料选择及表面处理 | 第57-58页 |
| ·螺杆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及确立 | 第58-60页 |
| ·螺杆强度校核 | 第60-62页 |
| ·螺杆结构设计 | 第62-64页 |
| ·橡胶锥螺杆塑炼机机筒设计 | 第64-72页 |
| ·机筒主要参数的确定及机筒材料的选择 | 第65-66页 |
| ·机筒冷却水道的设计 | 第66-67页 |
| ·销钉的尺寸及结构设计 | 第67-69页 |
| ·挤出段机筒的强度校核 | 第69-71页 |
| ·机筒的结构设计 | 第71-72页 |
| ·机头的结构设计 | 第72-74页 |
| ·传动系统的设计 | 第74-77页 |
| ·电机的选择 | 第74-75页 |
| ·减速箱的设计 | 第75-77页 |
| ·橡胶单螺杆连续塑炼机底座机架的设计 | 第77-79页 |
| ·橡胶单螺杆连续塑炼机总图 | 第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4 橡胶单螺杆连续塑炼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80-84页 |
| ·挤出机各段温度的分布对挤出机性能的影响 | 第80-81页 |
| ·挤出机各段温度的分布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 第80页 |
| ·挤出机各段温度分布对功率消耗的影响 | 第80-81页 |
| ·挤出机各段温度分布对挤出温度的影响 | 第81页 |
| ·橡胶单螺杆连续塑炼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81-83页 |
| ·热水循环温控装置的设计 | 第81-82页 |
| ·直流可控硅调速系统的选用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5 橡胶单螺杆连续塑炼机的三维实体造型及有限元分析 | 第84-103页 |
| ·三维实体造型的必要性 | 第84-85页 |
| ·UG、ANSYS 软件简介 | 第85-86页 |
| ·UG 软件简介 | 第85页 |
| ·ANSYS 软件主要功能介绍 | 第85-86页 |
| ·橡胶单螺杆连续塑炼机螺杆的三维造型 | 第86-87页 |
|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的三维造型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 第87-90页 |
|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的三维造型设计 | 第87页 |
| ·喂料装置的ANSYS 有限元分析 | 第87-90页 |
| ·机筒的三维造型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 第90-96页 |
| ·机筒的三维造型设计 | 第90-92页 |
| ·塑化段销钉机筒的有限元分析 | 第92-96页 |
| ·机头部件的三维造型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 第96-100页 |
| ·机头的三维造型 | 第96页 |
| ·机头流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96-100页 |
| ·其它装置的三维造型图 | 第100-101页 |
| ·传动装置的三维造型图 | 第100-101页 |
| ·底座的三维图 | 第101页 |
| ·整机组装图 | 第101-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结论 | 第103-105页 |
| 一、本文主要结论 | 第103页 |
| 二、展望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