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17页 |
·公司治理评价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一般公司治理绩效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相关研究回顾 | 第20-21页 |
·国内外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概述 | 第21-23页 |
·国外公司治理评价体系述评 | 第21页 |
·国内公司治理评价体系述评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36页 |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界定及其发展 | 第23-27页 |
·民营上市公司内涵的界定 | 第23-24页 |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及其特点 | 第24-27页 |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7-34页 |
·股权结构 | 第27-31页 |
·董事会特征与监事会行为 | 第31-33页 |
·信息披露质量 | 第33-34页 |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环境特点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 | 第36-50页 |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综合评价体系的一般原则 | 第36-38页 |
·公司治理绩效的界定 | 第36-38页 |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综合评价体系设计准则 | 第38页 |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综合评价指标的具体设计 | 第38-46页 |
·合规性指标设计 | 第39-45页 |
·导向性指标设计 | 第45-46页 |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综合评价方法 | 第46-50页 |
·我国 PCGI 因素的权重设计 | 第46页 |
·评价因素权重分配与修正 | 第46-50页 |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评价研究 | 第50-58页 |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 | 第50-51页 |
·研究方法 | 第50页 |
·样本选取 | 第50-51页 |
·长三角地区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综合评价 | 第51-53页 |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综合评价模型的检验 | 第53-55页 |
·一般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数与公司价值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综合评价指数与公司价值的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评价成果分析 | 第55-58页 |
·江浙沪三地公司治理评价成果小结 | 第55-56页 |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56-58页 |
第六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对策 | 第58-64页 |
·坚定不移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 第58页 |
·丰富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第58页 |
·合理控制民营上市公司流通性股权份额 | 第58页 |
·进一步规范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 | 第58-59页 |
·合理优化企业独立董事的选聘程序 | 第58-59页 |
·提高外部独立董事比例 | 第59页 |
·积极推进监事会监督机制的改革 | 第59-60页 |
·监事会职能设立的对等性 | 第60页 |
·监督机制的独立性 | 第60页 |
·加快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步伐 | 第60-62页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 第60-61页 |
·加强对信息披露的评价、监管,严惩违规行为 | 第61页 |
·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审视 | 第61-62页 |
·积极发展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规范和法律机制 | 第62页 |
·细化我国金融证券市场规范要求 | 第62页 |
·完善针对上市公司的各种法律机制 | 第62页 |
·我国实施公司治理评价的建议 | 第62-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65页 |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