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双甜菜碱配体大环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3页
   ·超分子化学与配位聚合物第9-12页
     ·超分子化学概念第9-10页
     ·分子识别第10-11页
     ·分子自组装第11-12页
     ·配位聚合物第12页
   ·影响超分子网络结构的因素第12-21页
     ·金属离子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2-13页
     ·阴离子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3-15页
       ·阴离子通过与金属离子配位而影响网络结构第13-14页
       ·阴离子的体积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4-15页
     ·配体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5-16页
       ·配位原子的性质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5页
       ·配体异构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5-16页
     ·非共价键作用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6-19页
       ·氢键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6-18页
       ·π π堆积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8-19页
     ·反应条件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9-21页
       ·溶剂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9-20页
       ·其它结晶条件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第20-21页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1-23页
     ·选题意义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23-32页
   ·试剂与仪器第23-24页
     ·试剂第23-24页
     ·仪器第24页
   ·无机盐的合成第24-26页
     ·高氯酸盐的合成第24页
     ·烟酸乙酯及异烟酸乙酯的合成第24页
     ·前体 1,5-二溴乙基-N-甲基胺氢溴酸盐的合成第24-25页
     ·配体 1,5 二(4 羧基吡啶基) N 甲基二乙胺(L1)的合成第25-26页
     ·配体 1,5-二(3-羧基吡啶基)_N 甲基二乙胺(L2)的合成第26页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第26-28页
     ·配体 L1 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第26-28页
       ·{[CuCl_2L1(H_2O)_3] ·2H_2O}_n(1)的合成第26页
       ·{[Cu(ClO_4)_2L1(H_2O)_3] ·2H_2O }_n(2)的合成第26页
       ·{[Cd_2(PF_6)_4(L1)_4(H_2O)6] ·2H_2O}_n(3)的合成第26-27页
       ·{[Zn_2(PF_6)_4(L1)_4(H_2O)6] ·2H_2O }_n(4)的合成第27页
       ·{[Cd_2(ClO_4)_3(PF_6)(DMSO)_4(L1)_2(H_2O)_2] ·H_2O}_n(5)的合成第27页
       ·{[AgNO_3CNMeL1] ·H_2O}_n(6)的合成第27页
       ·{[Er(ClO_4)_3(DMF)_2(HCl)_2(H_2O)_3(L1)_3] ·4H_2O }_n(7)的合成第27-28页
     ·配体 L2 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第28页
       ·{[Nd 2 (ClO_4 )_6 (DMF)_6 (H 2O )_2 (L2)_4 ] 4H 2O }_n(8)的合成第28页
       ·{H 3 (L2)_2 (PF_6 )_3 }_n (9)的合成第28页
   ·红外光谱第28-29页
   ·配位聚合物的热重分析第29-31页
   ·配位聚合物结构测定方法第31-32页
第三章 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分析第32-62页
   ·配体 L1 参与合成的配位聚合物第32-53页
     ·{[CuCl2L1(H2O)3] ·2H2O}n(1)第32-34页
     ·{[Cu(ClO4)2L1(H2O)3] ·2H2O}n(2)第34-38页
     ·{[Cd2(PF6)4(L1)4(H2O)6] ·2H2O}n(3)第38-40页
     ·{[Zn2(PF6)4(L1)4(H2O)6]·2H2O}n(4)第40-43页
     ·{[Cd2(ClO4)3(PF6) (DMSO)4(L1)2(H2O)2] ·H2O}n(5)第43-46页
     ·{[AgNO3CNMeL1]·H2O}n(6)第46-48页
     ·{ [Er(ClO4)3(L1)3(HCl)2(H2O)3(DMF)2] ·4H2O}n(7)第48-52页
     ·讨论第52-53页
   ·配体 L2 参与合成的配位聚合物第53-62页
     ·{[Nd 2 (ClO4 ) 6 (DMF) 6 (H 2O ) 2 (L2) 4 ] 4H 2O }n(8)第53-57页
     ·{H 3 (L2) 2 (PF6 ) 3 }n (9)第57-60页
     ·讨论第60-62页
第四章 结论第62-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发表论文第72-73页
附录第73-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1-二甲基丙炔胺的合成工艺研究及异噁唑烷的合成
下一篇:1,8-萘二甲酸及叠氮桥联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