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数量性状 | 第12-13页 |
·QTL 定位原理 | 第13-14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4-18页 |
·分离群体 | 第14-17页 |
·QTL 定位常用的分子标记 | 第17-18页 |
·QTL 定位 | 第18-20页 |
·方差分析法(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 第18页 |
·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 | 第18-19页 |
·复合区间作图(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 | 第19页 |
·混合线性模型方法(mix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 | 第19-20页 |
·多区间作图(multifold interval mapping,MIM) | 第20页 |
·LD 作图(linkage disequilibrium,LD) | 第20页 |
·多 QTL 模型(Multiple-QTL Model ,MQM) | 第20页 |
·玉米籽粒性状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前期实验基础 | 第22-23页 |
·本研究意义、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玉米粒形相关性状的 QTL 定位 | 第26-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试验材料及田间试验 | 第26-27页 |
·供试材料 | 第26-27页 |
·田间试验 | 第27页 |
·性状调查 | 第27-28页 |
·性状考察标准及方法 | 第27页 |
·ImageJ 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 第27-28页 |
·统计分析 | 第28页 |
·亲本的多重比较 | 第28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8页 |
·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及遗传力分析 | 第28页 |
·QTL 定位分析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不同亲本间性状的比较 | 第29-30页 |
·四交 F2 家系各籽粒性状联合方差分析 | 第30页 |
·不同环境下粒形性状的表现 | 第30-31页 |
·粒形性状的相关分析及遗传力分析 | 第31-32页 |
·籽粒相关性状的 QTL 定位与效应分析 | 第32-38页 |
·粒厚 | 第32页 |
·粒宽 | 第32-33页 |
·粒长 | 第33-38页 |
·讨论 | 第38-42页 |
·籽粒粒形 QTL | 第38-39页 |
·多交群体 | 第39-40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