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劳动关系论文

中国劳资关系调整中的集体谈判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0页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特色第10-11页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第10-11页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特色第11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11-13页
     ·劳资关系与劳动关系第11-12页
     ·集体谈判与集体协商第12-13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21页
   ·有关劳资关系的主要研究第13-17页
       ·国外对于劳资关系的研究理论第13-16页
     ·国内对于劳资关系的主要研究第16-17页
   ·有关集体谈判制度的主要研究第17-21页
     ·国外对于集体谈判制度的理论研究第17-19页
     ·国内对于集体谈判的主要研究第19-21页
第3章 劳资关系调整与集体谈判制度的分析第21-39页
   ·我国劳资关系问题的加剧第21-24页
     ·劳资争议数量激增,冲突更加显性化第21-22页
     ·劳动合同的约束力不强第22-23页
     ·劳动者利益受损,保护不足第23页
     ·劳动者工资低,社会保障偏差第23-24页
     ·劳动时间偏长,劳动强度大第24页
   ·劳资关系问题的博弈论分析第24-30页
     ·囚徒困境与劳资之间的非合作博弈第25-27页
     ·重复博弈与劳资合作的可能性第27-30页
   ·劳资关系调整的有效途径:集体谈判第30-34页
     ·集体谈判对于劳资关系调整的重要意义第30-31页
     ·集体谈判制度相比于其他劳资关系调整方式的优势第31-34页
   ·集体谈判制度的理论分析第34-39页
     ·集体谈判的框架第34-36页
     ·集体谈判的效率分析第36-39页
第4章 西方发达国家集体谈判制度分析第39-50页
   ·西方发达集体谈判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39-41页
     ·西方国家集体谈判制度的背景第39页
     ·西方国家集体谈判制度的发展过程第39-41页
   ·西方发达国家集体谈判制度的特点分析第41-45页
     ·劳资关系的管理第41-42页
     ·集体谈判的主体第42-43页
     ·集体谈判的级别第43-44页
     ·谈判程序第44页
     ·集体协议的批准和争议的解决第44-45页
   ·西方发达国家集体谈判的经验及启示第45-50页
     ·对政府角色的科学定位第45-46页
     ·对“劳动三权”的立法保护第46-47页
     ·对劳资双方法律责任的明确第47页
     ·对工会独立性与代表性的确定第47-48页
     ·选择适合的集体谈判结构第48页
     ·规避和解决集体谈判争议第48-50页
第5章 我国的集体谈判实践、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第50-62页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50-51页
   ·我国的集体谈判案例分析—广东南海本田罢工事件第51-55页
     ·案例背景第51-52页
     ·案例经过及问题的解决第52-53页
     ·案例评析第53-55页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第55-58页
     ·工会的独立性弱,代表性不足第55-56页
     ·集体谈判的推动力倒置第56页
     ·未充分认识“谈判”的价值,集体谈判流于形式第56-57页
     ·谈判双方力量不均衡,难以实现平等谈判第57-58页
     ·行业、区域集体谈判中的雇主组织不到位第58页
   ·对集体谈判现存问题的对策分析第58-62页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第59-60页
     ·赋予工人集体行动权,平衡谈判双方力量第60页
     ·增强工会的代表性和独立性第60-61页
     ·培育有广泛代表性的雇主组织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第66-67页
后记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我国私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报酬研究
下一篇:高校科技经费的财政投入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