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5页 |
·研究重点 | 第15页 |
·研究难点 | 第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我国“扩权强县”改革的制度变迁 | 第16-2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县级政府 | 第16页 |
·“扩权强县” | 第16-17页 |
·制度变迁 | 第17-18页 |
·“扩权强县”改革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18页 |
·行政组织扁平化理论 | 第18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8-19页 |
·“扩权强县”改革制度变迁的动力 | 第19-21页 |
·转变政府角色的需要 | 第19页 |
·壮大县域经济的需要 | 第19-20页 |
·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 第20页 |
·保持政府权责一致的需要 | 第20-21页 |
·提高县级政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需要 | 第21页 |
·“扩权强县”改革制度变迁的方向及运作模式 | 第21-24页 |
·我国“扩权强县”改革历程回顾 | 第21-23页 |
·“扩权强县”改革制度变迁的方向及运作模式 | 第23-24页 |
·“扩权强县”改革制度变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第24-26页 |
3 四川省 L 县“扩权强县”改革推行情况和阶段性成效 | 第26-32页 |
·四川省 L 县基本概况 | 第26-27页 |
·四川省 L 县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 第26-27页 |
·四川省 L 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 第27页 |
·四川省 L 县“扩权强县”改革的实施情况 | 第27-28页 |
·四川省 L 县“扩权强县”改革历程 | 第27-28页 |
·四川省 L 县“扩权强县”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28页 |
·四川省 L 县“扩权强县”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 第28-32页 |
4 四川省 L 县“扩权强县”改革中的现存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L 县“扩权强县”改革中的现存问题 | 第32-34页 |
·地级市政府放权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32页 |
·各级政府权力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 第32-33页 |
·省、市、县垂直部门定位模糊 | 第33页 |
·县级政府投资热,造成决策失误 | 第33-34页 |
·乡镇机关职员和公众对“扩权强县”改革的参与度低 | 第34页 |
·L 县“扩权强县”改革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市县争利,地级市政府不愿主动放权 | 第34-35页 |
·省级政府管理幅度增大,管理难度增加 | 第35页 |
·各级政府部门职能调整的实施细节未落实 | 第35页 |
·县级政府为完成指定目标而寻求短视行为 | 第35-36页 |
·县级政府对“扩权强县”改革的宣传不到位 | 第36-37页 |
5 完善“扩权强县”体制改革的实现路径 | 第37-41页 |
·进一步明确省、市、县权力边界,保障下放权力落实 | 第37页 |
·转变观念,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 | 第37-38页 |
·完善地方各级政府权力监督管理机制 | 第38-39页 |
·提高扩权县(市)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 第39页 |
·建立完善的“扩权强县”改革绩效考核制度 | 第39-4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研究结论 | 第41页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5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