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6页
 (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4-15页
 (四) 概念界定第15-16页
一、 “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历史发展第16-22页
 (一) “以人为本”的发展历程第16-17页
  1. 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第16页
  2. 中国近现代的人本思想第16页
  3. 中国现代的“以人为本”第16-17页
 (二) “以人为本”的多元化含义第17-20页
  1. “以人为本”的传统涵义第17-18页
  2.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渊源第18-20页
 (三) “以人为本”的比较分析第20-22页
二、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核心第22-26页
 (一) “以人为本”的导向作用第22-23页
  1. “以人为本”的主导地位第22-23页
  2. “以人为本”的指导意义第23页
 (二) “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是统筹兼顾第23-26页
  1. 统筹兼顾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第24页
  2. 统筹兼顾大学生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第24-26页
三、 “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第26-38页
 (一) 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规范管理第26-29页
  1. 树立规范管理的教育思想第26-27页
  2. 提出“以学促管”的教育思路第27-28页
  3. 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第28-29页
 (二) 以学生为本:解决学生出现的现实问题第29-33页
  1.针对理想偏移问题进行目标教育第29-30页
  2.针对可预见问题进行超前教育第30页
  3. 针对师生关系问题进行关爱教育第30-31页
  4. 针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机会教育第31-32页
  5. 针对网络的双面性进行引导教育第32-33页
 (三) 以学生为本:注重大学生全程思想政治教育第33-38页
  1. 前期制度教育第33-34页
  2. 中期养成教育第34-35页
  3. 后期竞争教育第35-38页
四、 “以人为本”实践路径的探讨第38-45页
 (一) 开拓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第38-39页
 (二) 教育手段要注重人文关怀第39-41页
 (三) “以人为本”的实践方法要与时俱进第41-45页
  1. 教育方法的时代性第41-43页
  2. 教育载体的时代性第43-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后记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德育生态问题研究
下一篇: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