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理论综述 | 第14-23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内容 | 第16-20页 |
·生产要素融合 | 第17-18页 |
·产品及业务融合 | 第18-19页 |
·产业融合 | 第19页 |
·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融合 | 第19-20页 |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发展阶段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综述 | 第23-27页 |
·山东省经济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7页 |
·宏观环境因素 | 第27-28页 |
·政策力度 | 第27页 |
·组织保障 | 第27页 |
·资金支持 | 第27-28页 |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第28页 |
·中观产业因素 | 第28-31页 |
·信息产业发展水平 | 第28-29页 |
·工业发展水平 | 第29-30页 |
·行业发展水平 | 第30页 |
·技术创新 | 第30-31页 |
·微观企业因素 | 第31-36页 |
·信息化管理水平 | 第31-32页 |
·信息化意识 | 第32页 |
·信息化基础设施 | 第32-33页 |
·信息化人才建设 | 第33页 |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33页 |
·信息安全技术 | 第33-34页 |
·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信息化 | 第34页 |
·管理信息化 | 第34-35页 |
·融合绩效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山东省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37-52页 |
·构建企业两化融合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38页 |
·结构方程模型综述 | 第38-39页 |
·实证分析思路 | 第39-40页 |
·企业两化融合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验证分析 | 第40-49页 |
·专家打分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40页 |
·数据信度分析 | 第40-42页 |
·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模型修正 | 第43-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山东省企业两化融合现状实证分析 | 第49-51页 |
·企业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49页 |
·企业两化融合现状实证模型的建立和修正 | 第49-50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对策与建议 | 第52-58页 |
·宏观视角下推进两化融合的措施 | 第52-54页 |
·政府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推出两化融合的差异性对策 | 第52页 |
·强化培养适合两化融合的人才体系 | 第52-53页 |
·坚持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53-54页 |
·建立两化融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 第54页 |
·微观视角下推进两化融合的措施 | 第54-56页 |
·企业要增强两化融合意识,制定两化融合的战略规划 | 第55页 |
·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 第55页 |
·重点推进企业内部技术融合、产品融合 | 第55-56页 |
·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推进企业的业务融合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70页 |
附录 A 企业两化融合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重要程度专家打分表 | 第61-62页 |
附录 B 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企业调查问卷 | 第62-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