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一) 国内相关研究及探索 | 第13-17页 |
(二) 国外相关研究与探索 | 第17-20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五、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 | 第23-31页 |
一.基本概念及特点 | 第23-25页 |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第23-24页 |
(二) 全民基本医疗保险 | 第24-25页 |
二、 相关理论工具 | 第25-31页 |
(一) 社会正义、公正理论 | 第25-27页 |
(二)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7-29页 |
(三)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 第31-39页 |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 第31-36页 |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过程 | 第31-32页 |
(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32-36页 |
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性 | 第36-39页 |
(一) 改善中国农村医疗保障脆弱性的必然要求 | 第36页 |
(二) 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 第36-38页 |
(三) 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9页 |
一、 政治可行性 | 第39-42页 |
(一) 政策法律 | 第39-41页 |
(二) 群众的愿景 | 第41-42页 |
二、 经济可行性 | 第42-44页 |
(一) 经济快速迅猛的发展 | 第42-43页 |
(二) 阿马蒂亚·森相对成本理论 | 第43-44页 |
三、 社会可行性 | 第44-45页 |
(一) 社会发展和谐目标的重要步骤 | 第44-45页 |
(二) 人民对医疗保障的需要进一步提升 | 第45页 |
四、 制度可行性 | 第45-46页 |
(一) 现行制度框架已覆盖全民 | 第45-46页 |
(二) 制度变迁的必然趋势 | 第46页 |
五、 全民医保的国际、国内经验 | 第46-49页 |
(一) 全民医保的国际经验 | 第46-47页 |
(二) 全民医保的国内经验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现行路径研究 | 第49-85页 |
一、 “三元制”——高邮模式 | 第49-53页 |
(一) 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49-51页 |
(二) 高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行制度框架分析 | 第51-53页 |
(三) 现行制度的现状 | 第53页 |
二、 “二元制”——昆山模式 | 第53-57页 |
(一) 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53-55页 |
(二) 昆山市现行制度框架分析 | 第55-57页 |
(三) 制度现状 | 第57页 |
三、 “一元制”——东莞模式 | 第57-65页 |
(一) 制度变迁过程 | 第58-60页 |
(二) 现行制度框架 | 第60-63页 |
(三) 制度现状 | 第63-65页 |
四、 “三选一”——镇江模式 | 第65-73页 |
(一) 制度变迁过程 | 第65-68页 |
(二) 现行制度框架 | 第68-71页 |
(三) 制度现状 | 第71-73页 |
五、 神木“全民免费医疗”模式 | 第73-78页 |
(一) 制度变迁过程 | 第73-75页 |
(二) 现行制度框架 | 第75-77页 |
(三) 制度现状 | 第77-78页 |
六、 对现行路径的总结与借鉴 | 第78-85页 |
(一) 五种现行模式综合比较研究 | 第78-82页 |
(二) 五种现行路径的借鉴与启示 | 第82-85页 |
第六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全民基本医疗保险渐进变迁之路的探索 | 第85-92页 |
一、 路径探索:基于底线公平视角的多层次整合战略 | 第85-88页 |
(一) “二合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医保的制度整合 | 第86-87页 |
(二) “二合一”——城乡居民医保与城镇职工医保的制度整合 | 第87-88页 |
二、 思考与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向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变迁过程中政府的责任 | 第88-92页 |
(一) 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坚持“门诊加住院” | 第88-89页 |
(二) 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坚持强制性原则与对低收入人群补贴相结合 | 第89页 |
(三) 缩短城乡差距,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 | 第89-90页 |
(四) 促进卫生公平,加大政府与社会的筹资力度 | 第90页 |
(五) 提高管理科学性,改进管理模式 | 第90-92页 |
结语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件:调查问卷 | 第97-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102-104页 |
后记 | 第104-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