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甜蛋白简介 | 第11-18页 |
| ·甜味剂的应用 | 第11-12页 |
| ·甜蛋白的种类和基本性质 | 第12-14页 |
| ·甜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8-24页 |
| ·表达系统简介 | 第18-20页 |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点 | 第20-21页 |
| ·毕赤酵母表达宿主菌 | 第21-22页 |
| ·毕赤酵母的表达载体 | 第22-23页 |
| ·影响外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因素 | 第23-24页 |
| ·响应面法优化基础盐培养基 | 第24-25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 第2章 毕赤酵母胞内表达甜蛋白 Monellin 工程菌的构建 | 第27-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27页 |
| ·酶和试剂 | 第2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6页 |
| ·目的基因的获取 | 第28-30页 |
| ·质粒载体pPICZαA 的制备 | 第30-31页 |
| ·目的基因与质粒pPICZαA 的双酶切及酶切产物切胶回收 | 第31-33页 |
| ·酶切产物的连接及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33页 |
| ·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PICZA-Mon 的鉴定 | 第33-34页 |
| ·重组表达质粒导入毕赤酵母及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 第34-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 ·Monellin 基因的设计与合成 | 第36页 |
| ·质粒表达载体pPICZA-Mon 的构建 | 第36-38页 |
| ·重组质粒pPICZA-Mon 的验证 | 第38页 |
| ·毕赤酵母阳性重组子的 PCR 鉴定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甜蛋白 Monellin 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响应面法优化发酵盐培养基 | 第40-5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42页 |
| ·菌株 | 第40页 |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 ·常用试剂 | 第40-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6页 |
| ·菌种的活化 | 第42页 |
| ·重组子的诱导表达 | 第42-43页 |
| ·Tricine SDS-PAGE 检测表达蛋白 | 第43-44页 |
| ·响应面优化发酵盐培养基 | 第44-46页 |
| ·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在发酵罐中高密度发酵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 ·Tricine SDS-PAGE 检测蛋白表达 | 第46-47页 |
| ·响应面优化培养基 | 第47-56页 |
| ·培养基优化前后蛋白表达量比较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8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8-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缩写符号说明 | 第69-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