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义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8-9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1 反讽的词源学考察 | 第12-16页 |
| ·反讽概念的探源 | 第12-14页 |
| ·反讽概念的比较分析 | 第14-16页 |
| ·反讽与幽默 | 第14页 |
| ·反讽与隐喻 | 第14-15页 |
| ·反讽与讽喻 | 第15页 |
| ·反讽与说谎 | 第15-16页 |
| 2 反讽的历史流变 | 第16-30页 |
| ·德国浪漫主义反讽 | 第16-22页 |
| ·产生背景 | 第16-19页 |
| ·德国浪漫主义反讽理论 | 第19-22页 |
| ·新批评派反讽 | 第22-26页 |
| ·产生背景 | 第22-23页 |
| ·新批评派反讽理论 | 第23-26页 |
| ·后现代反讽理论 | 第26-30页 |
| ·保罗·德曼的反讽概念 | 第26-27页 |
| ·罗蒂的自由反讽概念 | 第27-30页 |
| 3 反讽的基本理论内涵 | 第30-43页 |
| ·反讽的特点 | 第30-35页 |
| ·批判性 | 第30-31页 |
| ·保守性与对抗性 | 第31-33页 |
| ·情感性与意向性 | 第33-35页 |
| ·反讽的发生 | 第35-39页 |
| ·反讽需要话语共同体 | 第35-37页 |
| ·反讽需要语境 | 第37-39页 |
| ·反讽的分类 | 第39-43页 |
| ·反讽的基本类型 | 第39-40页 |
| ·反讽的修辞手法类型 | 第40-41页 |
| ·反讽的表现方法类型 | 第41-43页 |
| 4 反讽的美学意义与实践价值 | 第43-47页 |
| ·反讽的美学意义 | 第43-46页 |
| ·反讽的修辞学意义 | 第43页 |
| ·反讽的叙事学意义 | 第43-44页 |
| ·反讽的批评学意义 | 第44页 |
| ·反讽的美学意义 | 第44-46页 |
| ·反讽的实践价值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