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15的诱发机制与蛋白组学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缩写符号列表第6-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9-19页
 第一章 植物活性氧的代谢及其抗病作用研究进展第9-15页
  1 活性氧的代谢第9-12页
   ·活性氧的产生第9-10页
   ·活性氧产生的场所第10-11页
   ·活性氧的清除第11-12页
  2 活性氧在植物防卫应答中的作用第12-15页
   ·诱发超敏反应第12-13页
   ·直接抵抗病原体第13页
   ·诱导植保素的合成第13-14页
   ·诱发细胞壁的木质化第14-15页
 第二章 植物类病变及突变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5-19页
  1 植物类病变突变体坏死与HR类似第15页
  2 植物类病变基因的研究第15-16页
  3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的抗病及其活性氧代谢分析第17页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的蛋白组学研究第17-18页
  4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8-19页
第二部分 研究论文第19-47页
 第一章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的诱发机制分析第19-28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材料的培养第19-20页
   ·H_2O_2含量测定第20-21页
   ·O_2~-含量测定第21-22页
   ·SOD、POD、CAT和APX酶活性测定第22-2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3-26页
   ·H_2O_2和O_2~-含量分析第23-24页
   ·SOD、POD、CAT和APX酶活性测定第24-26页
  3 讨论第26-28页
 第二章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蛋白组学的研究第28-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4页
   ·实验材料第28-29页
   ·蛋白双向电泳第29-32页
   ·半定量RT-PCR分析第32-33页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第33-3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4-40页
   ·蛋白双向电泳效果分析第34-35页
   ·野生型和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15蛋白组的比较第35-37页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15差异蛋白点的质谱分析第37-38页
   ·RT-PCR分析候选蛋白基因表达第38-40页
   ·几丁质酶活性分析第40页
  3 讨论第40-45页
   ·关于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第40-41页
   ·关于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第41-45页
  4 小结与展望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5页
附录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白叶枯病菌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和生物防治作用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稻曲病菌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HOG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