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 放线菌概述 | 第12-17页 |
·放线菌的生物特征 | 第12-13页 |
·放线菌的拮抗机制 | 第13-14页 |
·放线菌的筛选环境 | 第14-15页 |
·放线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水稻白叶枯病 | 第16-17页 |
2 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立题背景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抗白叶枯病菌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 第20-31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0-22页 |
·菌种来源 | 第20-21页 |
·培养基 | 第21页 |
·主要药品 | 第21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抗白叶枯病菌放线菌的筛选 | 第22-23页 |
·拮抗放线菌ACT-2菌株的鉴定 | 第23-24页 |
·发酵液的制备和抑菌能力的测定 | 第24页 |
·放线菌ACT-2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筛选结果 | 第25页 |
·ACT-2菌株形态学鉴定 | 第25-26页 |
·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26-27页 |
·ACT-2菌株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 第27-28页 |
·ACT-2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白蚁链霉菌ACT-2菌株抗菌谱及发酵液抑菌稳定性分析 | 第31-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供试菌株 | 第31-32页 |
·培养基 | 第32页 |
·主要药品 | 第32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3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发酵滤液的制备 | 第32页 |
·抗菌谱的测定 | 第32-33页 |
·ACT-2菌株发酵液抑菌稳定性分析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ACT-2菌株发酵液抗菌谱 | 第34-35页 |
·ACT-2菌株发酵液的热稳定性 | 第35-36页 |
·ACT-2菌株发酵液的酸碱稳定性 | 第36页 |
·ACT-2菌株发酵液的光稳定性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防效试验 | 第39-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供试菌株和植株 | 第39-40页 |
·培养基及培养液 | 第40页 |
·主要药品 | 第40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4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发酵滤液制备 | 第40页 |
·水稻秧苗培育 | 第40-41页 |
·防效试验 | 第41-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不同处理方法水稻病斑长度 | 第42-46页 |
·病斑抑制比例 | 第46-47页 |
·病情指数 | 第47-48页 |
·防治效果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拮抗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51-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供试菌株 | 第51页 |
·培养基 | 第51-52页 |
·主要药品 | 第52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5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发酵液制备 | 第52页 |
·萃取剂的筛选 | 第52-53页 |
·硅胶柱层析初步分离 | 第53-54页 |
·凝胶柱层析纯化拮抗物质 | 第54页 |
·波普分析测试条件 | 第54-5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萃取剂的筛选 | 第55页 |
·硅胶柱层析初步分离结果 | 第55-56页 |
·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结果 | 第56-58页 |
·~1H NMR、ESI-MS波普解析 | 第58-60页 |
4 讨论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小结与建议 | 第62-66页 |
1 小结 | 第62-64页 |
2 建议 | 第64-66页 |
引用文献 | 第66-75页 |
附录 | 第75-80页 |
附录1:ACT-2菌株16S rDNA的序列 | 第75-76页 |
附录2:ACT-2菌株16S rDNA的序列比对 | 第76页 |
附录3:ACT-2菌株生理生化特征 | 第76-78页 |
附录4:防效试验叶片处理图片 | 第78-79页 |
附录5:水稻防效试验 | 第79-80页 |
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