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和多传感器模糊数据融合的瓦斯监控系统的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瓦斯监控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瓦斯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瓦斯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2 瓦斯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16-22页 |
·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光纤以太网和CAN 总线在煤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2页 |
3 多传感器模糊数据融合在煤矿瓦斯监控中的应用 | 第22-38页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 | 第22页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层次的选择 | 第22-24页 |
·数据融合处理多传感器信息的过程 | 第24-25页 |
·数据融合的方法的选择 | 第25-27页 |
·瓦斯监控系统中多传感器模糊数据融合模型的建立 | 第27-37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27-29页 |
·环境参数选择和模糊数据融合模型的建立 | 第29页 |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 第29-32页 |
·确定隶属度和隶属函数的方法 | 第32-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4 基于ARM 的监控分站的硬件电路 | 第38-49页 |
·监控分站电路组成 | 第38页 |
·嵌入式ARM 处理器 | 第38-39页 |
·基本外围电路 | 第39-41页 |
·Nand Flash 存储 | 第39-40页 |
·SDRAM | 第40页 |
·时钟电路 | 第40-41页 |
·复位电路 | 第41页 |
·本安电源电压转换的处理 | 第41-42页 |
·JTAG 调试端口 | 第42页 |
·RS485 接口电路 | 第42-43页 |
·数据采集和声光报警电路 | 第43-45页 |
·频率/开关量输入端口 | 第43-44页 |
·模拟量输入端口 | 第44-45页 |
·声光报警电路 | 第45页 |
·监控分站与网关的通信电路 | 第45-46页 |
·现场信息显示和独立式按键 | 第46-48页 |
·现场信息显示 | 第46-47页 |
·独立式按键 | 第47-48页 |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5 基于Linux 的监控分站的软件系统 | 第49-69页 |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 第49-50页 |
·系统引导代码设计 | 第50-51页 |
·Linux 内核移植 | 第51-53页 |
·Linux 简介 | 第51-52页 |
·Linux 内核的参数配置和移植 | 第52-53页 |
·建立根文件系统 | 第53页 |
·监控分站各个任务的软件的实现 | 第53-65页 |
·监控分站任务的优先级分配 | 第53-54页 |
·数据采集 | 第54-56页 |
·监控分站与网关的通信 | 第56-58页 |
·模糊数据融合 | 第58-62页 |
·通风机转速的控制 | 第62-64页 |
·现场信息显示 | 第64页 |
·声光报警 | 第64-65页 |
·监控分站功能测试 | 第65-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6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9-76页 |
·设计方案 | 第69页 |
·组态王6.52 与VB6.0 的通信 | 第69-70页 |
·组态王工程设计 | 第70-74页 |
·新建设备和数据库 | 第70-71页 |
·上位机主界面的设计 | 第71-72页 |
·实时趋势曲线和历史趋势曲线 | 第72-73页 |
·实时数据报表 | 第73-74页 |
·报警和事件记录 | 第74页 |
·组态王工程安全管理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