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

基于VQ模型和BP网络的高自然度语音转换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语音转换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语音转换的背景第1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二章 语音转换技术分析第12-28页
   ·语音信号的基本特性第12-14页
     ·语音信号的时域特性第12-14页
     ·语音信号的频域特性第14页
   ·语音的产生模型,个人特性及其相关参数第14-17页
     ·语音产生模型第14-15页
     ·语音的个人特性第15-16页
     ·体现声音个人特性的声学特征参数第16-17页
   ·语音转换算法分析第17-27页
     ·语音频谱变换第18-23页
     ·激励信号处理第23-24页
     ·基频信息变换第24-26页
     ·语音转换性能评价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基于VQ 算法的谱包络转换第28-40页
   ·谱包络转换中的基本算法第28-35页
     ·线性预测第28-31页
     ·线谱频率第31-32页
     ·矢量量化第32-35页
   ·谱参数的转换第35-39页
     ·谱参数的VQ 模型训练第35-38页
     ·谱参数转换的实现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基于VQ 算法的残差转换第40-44页
   ·残差转换中的基本算法第40-41页
     ·自相关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第40页
     ·短时自相关函数第40-41页
     ·变形短时自相关函数第41页
     ·循环互相关第41页
   ·残差参数转换第41-43页
     ·残差信号的模型训练第41-43页
       ·残差提取第42页
       ·训练第42页
       ·残差能量的训练第42-43页
     ·转换的实现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BP 网络的基频曲线转换第44-56页
   ·BP 网络原理第44-52页
     ·前馈型神经网络第44页
     ·BP 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第44-47页
     ·BP 学习算法第47-52页
   ·基频的曲线转换第52-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语音转换实验与分析第56-65页
   ·转换系统处理流程第56-57页
     ·训练流程第56-57页
     ·转换流程第57页
   ·谱包络、残差和韵律调整实验第57-62页
     ·谱包络转换实验第57-59页
     ·残差转换实验第59-60页
     ·韵律调整实验第60-62页
   ·语音转换实验第62-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DPC编译码的DSP实现
下一篇:铝合金热态内高压成形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