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1-12页
一、民事缺席判决制度概述第12-20页
 (一) 缺席的概念和性质第12-15页
  1.缺席的概念第12-13页
  2.缺席的性质第13-15页
 (二) 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价值取向第15-18页
  1.公正性第15-17页
  2.经济性第17-18页
 (三) 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模式第18-20页
  1.缺席判决主义模式第18-20页
  2.一方辩论主义模式第20页
二、我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分析第20-29页
 (一) 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考察第20-22页
 (二) 我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现状第22-25页
  1.立法现状第22-24页
  2.司法现状第24-25页
 (三) 我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缺陷第25-29页
  1.立法规定过于原则第26页
  2.适用主体不合理第26-27页
  3.对当事人处分权不尊重第27-28页
  4.证据规则与缺席判决制度相矛盾第28页
  5.缺乏遏制当事人缺席的机制第28-29页
  6.救济程序不完备第29页
三、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完善第29-44页
 (一) 树立缺席判决制度的正确理念第29-34页
  1.鼓励出席,有效控制缺席的发生第30-31页
  2.尽可能地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第31-32页
  3.最大限度保证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权第32-33页
  4.缺席判决不是对缺席方的制裁,仅仅是一种判决方式第33-34页
 (二) 确立缺席判决制度的原则第34-36页
  1.处分原则第34页
  2.中立性原则第34-35页
  3.诚实信用原则第35-36页
 (三) 选择缺席判决的模式第36-37页
 (四) 完善缺席裁判制度的具体构想第37-44页
  1.确立缺席判决制度的适用条件第37-38页
  2.选择一审普通程序作为缺席判决的审理程序第38-39页
  3.修改和完善缺席判决制度的证据规则第39页
  4.明确缺席判决制度的证明标准第39-41页
  5.建立缺席判决的救济机制第41-42页
  6.建立当事人缺席诉讼的遏制机制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外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困境及对策研究--以D开发区为例
下一篇:B公司员工培训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