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相位旋转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无线通信技术 | 第11-12页 |
| ·MIMO 技术 | 第12页 |
| ·空时编码技术 | 第12-13页 |
| ·空时编码技术的分类 | 第13-16页 |
| ·第一类空时编码 | 第14-15页 |
| ·第二类空时编码 | 第15-16页 |
| ·第三类空时编码 | 第16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MIMO 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 | 第18-25页 |
| ·MIMO 信道模型 | 第18-19页 |
| ·MIMO 信道容量 | 第19-21页 |
| ·MIMO 信道容量的计算 | 第21-24页 |
| ·单发多收情况 | 第21-22页 |
| ·多发单收情况 | 第22-24页 |
| ·收发天线数相等的情况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空时编码准则和技术 | 第25-35页 |
| ·空时编码设计准则 | 第25-29页 |
| ·秩与行列式准则 | 第25-27页 |
| ·迹准则 | 第27-28页 |
| ·最大互信息准则 | 第28-29页 |
| ·空时编码技术 | 第29-34页 |
| ·空时网格码 | 第29-31页 |
| ·空时网格码的编码 | 第29-30页 |
| ·空时网格码的译码 | 第30-31页 |
| ·空时分组码 | 第31-34页 |
| ·Alamouti 编码 | 第31-32页 |
| ·Alamouti 译码 | 第32-33页 |
| ·仿真结果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35-48页 |
| ·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35-41页 |
| ·正交设计 | 第35-39页 |
| ·最大似然译码和最大比合并 | 第39-40页 |
| ·仿真结果 | 第40-41页 |
|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41-46页 |
|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发展现状 | 第42页 |
| ·准正交与正交空时分组码比较 | 第42-43页 |
| ·传统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编码方法 | 第43-45页 |
|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译码方案 | 第45-46页 |
| ·仿真结果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随机相位旋转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48-58页 |
| ·一种新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48-52页 |
| ·编码方法 | 第48-50页 |
| ·译码过程 | 第50-51页 |
| ·仿真结果 | 第51-52页 |
| ·随机相位旋转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52-57页 |
| ·编译码方案 | 第52-54页 |
| ·干扰项与复杂度分析 | 第54-55页 |
| ·仿真及分析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