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5页 |
一、研究的环境与环境问题 | 第11-14页 |
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一、经济学对环境研究的出发点 | 第15-16页 |
二、环境问题解决方式的探讨 | 第16-17页 |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研究 | 第17-18页 |
四、环境代际公平研究 | 第18页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三、论文框架 | 第19页 |
第四节 自我评价 | 第19-21页 |
一、研究的创新 | 第19页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21-44页 |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第二节 论文对理论基础的扩展 | 第29-33页 |
一、现有理论的局限 | 第29-30页 |
二、环境问题发展阶段论 | 第30-33页 |
第三节 环境问题政策措施的边界 | 第33-42页 |
一、私人的解决方式及其局限 | 第33-34页 |
二、政府的介入方式及其边界 | 第34-42页 |
总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国外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 第44-76页 |
第一节 世界环境现状 | 第44-49页 |
第二节 国际环境合作取得发展 | 第49-55页 |
一、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 第50页 |
二、环境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内容不断深化 | 第50-55页 |
第三节 相关国家解决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 第55-70页 |
第四节 对国外解决环境问题政策措施的总结和评价 | 第70-76页 |
一、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第70-74页 |
三、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有阶段性 | 第74页 |
四、法律法规难以提供有效保护和赔偿 | 第74-76页 |
第四章 国内解决环境问题的做法及评价分析 | 第76-131页 |
第一节 国内环境现状 | 第76-86页 |
第二节 国内解决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 第86-121页 |
一、环境法规 | 第86-87页 |
二、环境管制 | 第87-98页 |
三、税收手段 | 第98-107页 |
四、收费手段 | 第107-111页 |
五、财政手段 | 第111-117页 |
六、排污权交易 | 第117-119页 |
七、生态补偿机制(受益者补偿协议) | 第119页 |
八、国际合作 | 第119-121页 |
第三节 国内解决环境问题政策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1-131页 |
一、政策体系已经建立,但需要细化 | 第121-122页 |
二、管制是最主要的政策手段,经济手段不够成熟 | 第122页 |
三、环境法规有待修订 | 第122-123页 |
四、环境管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 第123-125页 |
五、税收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 第125-126页 |
六、环境收费面临两难处境 | 第126-127页 |
七、财政手段需要提高资金效益并发挥更大作用 | 第127-129页 |
八、排污权交易才刚刚起步 | 第129-131页 |
第五章 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政策建议 | 第131-147页 |
第一节 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思路 | 第131-135页 |
一、中国解决环境问题面临人口、资源和发展阶段的制约 | 第131-132页 |
二、环境问题既是国内事务也是国际事务 | 第132-133页 |
三、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总体思路 | 第133-135页 |
第二节 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目标和原则 | 第135-137页 |
一、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目标 | 第135页 |
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应遵循的八大原则 | 第135-137页 |
第三节 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政策建议 | 第137-147页 |
一、法律制度方面 | 第138页 |
二、环境管制方面 | 第138-141页 |
三、产权方面 | 第141-142页 |
四、税收方面 | 第142-144页 |
五、财政方面 | 第144-145页 |
六、排放权交易方面 | 第145-147页 |
参考书目 | 第147-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149-150页 |
后记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