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相似性构成分类再考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隐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1-21页 |
·西方隐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1-15页 |
·从古代希腊罗马至文艺复兴时期 | 第11-12页 |
·16至19世纪 | 第12-13页 |
·20世纪上半叶 | 第13-14页 |
·20世纪下半叶 | 第14-15页 |
·国内隐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5-21页 |
·秦汉以前 | 第15-16页 |
·汉魏至唐宋时期 | 第16-17页 |
·宋代至清末民初 | 第17-18页 |
·20世纪初期至今隐喻研究方面的成果 | 第18-21页 |
第2章 隐喻相似性理论 | 第21-28页 |
·隐喻相似性 | 第21-24页 |
·西方隐喻相似性理论 | 第21-24页 |
·国内隐喻相似性理论 | 第24页 |
·隐喻相似性分类构成的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目前隐喻相似性构成分类的局限性 | 第25-28页 |
第3章 本论文的哲学基础 | 第28-33页 |
·体验哲学与隐喻研究 | 第28-31页 |
·体验哲学与隐喻相似性构成分类的再思考 | 第31-33页 |
第4章 隐喻相似性构成分类的再思考 | 第33-44页 |
·感官相似性 | 第33-37页 |
·单个感官作用下的相似性 | 第33-34页 |
·联觉相似性 | 第34-37页 |
·归属性相似性 | 第37-42页 |
·方向相似性 | 第39-41页 |
·情景相似性 | 第41-42页 |
·情感相似性 | 第42-4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