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共焦显微探测实验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共焦显微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9-12页 |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2章 差动共焦显微探测实验系统设计 | 第13-22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共焦显微探测技术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 ·差动共焦显微探测原理 | 第15-18页 |
| ·差动共焦显微探测实验总体方案 | 第18-21页 |
| ·实验系统的系统框图 | 第18-19页 |
| ·实验系统光路部分 | 第19-20页 |
| ·实验系统的电气部分设计 | 第20页 |
| ·实验系统的计算机控制部分设计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差动共焦显微探测系统电路设计 | 第22-37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光电探测电路 | 第22-27页 |
| ·光电器件的选用和光电转换电路设计 | 第22-24页 |
| ·低通滤波器设计 | 第24-27页 |
| ·瞄准触发系统电路 | 第27-36页 |
| ·瞄准触发电路组成 | 第28-29页 |
| ·去除“伪零位”部分设计 | 第29-33页 |
| ·过零检测电路与触发电路的设计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差动共焦显微探测系统计算机控制程序设计 | 第37-48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压电陶瓷驱动程序设计 | 第37-42页 |
|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介绍 | 第37-38页 |
| ·程序流程图 | 第38-39页 |
| ·程序编程方法比较 | 第39-40页 |
| ·定时器控制实现周期运动和步进运动 | 第40-42页 |
| ·压电陶瓷驱动程序人机界面的设计 | 第42页 |
| ·数据采集卡程序的设计 | 第42-46页 |
| ·数据采集卡资源介绍 | 第43页 |
| ·数据采集卡的数据传输方式比较 | 第43-44页 |
| ·数据采集卡的触发方式比较 | 第44页 |
| ·数据采集卡编程方式比较 | 第44-46页 |
| ·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48-55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光电探测电路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 ·瞄准触发电路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 ·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实验 | 第50-51页 |
| ·共焦扫描显微探测技术轴向响应特性实验 | 第51-53页 |
| ·差动共焦扫描显微探测曲线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