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1.1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概述 | 第9-13页 |
1.1.1 引言 | 第9页 |
1.1.2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概念 | 第9页 |
1.1.3 高层建筑转换层上下结构的转换类型 | 第9-10页 |
1.1.4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形式 | 第10-12页 |
1.1.5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基本设计准则 | 第12-13页 |
1.2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分析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1.2.1 结构转换层的提出 | 第13-14页 |
1.2.2 结构转换层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1.4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厚薄板通用的板弯曲单元理论 | 第20-40页 |
2.1 板弯曲单元研究 | 第20-22页 |
2.1.1 概述 | 第20页 |
2.1.2 板弯曲的有限元分析 | 第20-22页 |
2.2 厚板转换层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22-31页 |
2.2.1 Mindlin中厚板弯曲理论的修正的二类变量广义势能 | 第22-23页 |
2.2.2 新的厚薄板通用的混合板弯曲单元的有限元公式 | 第23-24页 |
2.2.3 九节点厚、薄板通用的混合板弯曲单元 | 第24-31页 |
2.3 中厚板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有关问题 | 第31-35页 |
2.3.1 板的弹性支承 | 第31-32页 |
2.3.2 板弯曲有限元分析中的荷载处理 | 第32-35页 |
2.4 有限元法分析厚板结构转换层 | 第35-40页 |
2.4.1 引言 | 第35-36页 |
2.4.2 SAP简介 | 第36页 |
2.4.3 使用SAP2000对结构体系建模 | 第36-40页 |
第三章 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结构的整体分析 | 第40-51页 |
3.1 板式转换层对结构的整体受力影响 | 第40页 |
3.2 整体分析软件及其应用范围 | 第40-41页 |
3.3 整体分析的模型 | 第41-51页 |
3.3.1 虚拟梁的设置方法 | 第41-42页 |
3.3.2 虚拟梁截面尺寸的确定 | 第42-49页 |
3.3.3 利用整体分析结果进行厚板结构转换层的计算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厚板转换层在水平荷载下的内力分析 | 第51-78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厚板转换层在一般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 第51-68页 |
4.2.1 数学背景介绍 | 第51-53页 |
4.2.2 问题的解决 | 第53-68页 |
4.3 厚板转换层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 第68-78页 |
4.3.1 现行抗震设计方法综述 | 第68页 |
4.3.2 多高层结构的时程分析 | 第68-78页 |
第五章 厚板转换层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分析 | 第78-94页 |
5.1 引言 | 第78页 |
5.2 厚板受力性能影响因素的整体分析 | 第78-82页 |
5.2.1 下部结构对厚板转换层的影响 | 第78-81页 |
5.2.2 上部结构对厚板转换层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81页 |
5.2.3 转换楼层层数对厚板的影响 | 第81-82页 |
5.2.4 转换厚板的整体受弯设计 | 第82页 |
5.3 转换厚板在竖向荷载下的局部弯曲 | 第82-88页 |
5.4 厚板转换层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 第88-94页 |
5.4.1 概述 | 第88-89页 |
5.4.2 结构竖向振动分析 | 第89-91页 |
5.4.3 竖向地震所用简化计算方法 | 第91-93页 |
5.4.4 竖向地震作用的特点 | 第93-94页 |
第六章 厚板转换层若干问题的分析 | 第94-107页 |
6.1 关于板厚的确定 | 第94-95页 |
6.2 板上洞口的受力特点 | 第95-96页 |
6.3 加设柱帽对局部抗冲切性能的影响 | 第96-98页 |
6.4 转换厚板及其下部结构的配筋设计方法 | 第98-105页 |
6.4.1 板正截面抗弯配筋设计方法 | 第98-100页 |
6.4.2 双向偏心荷载下下部结构框支柱的配筋设计方法 | 第100-105页 |
6.5 板的施工对结构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6.5.1 支承和模板系统设计 | 第105-106页 |
6.5.2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问题 | 第106-107页 |
结论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