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员工持股制度研究

第一章 导论第1-11页
 1.1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意义第7页
 1.2 分析方法和结构框架第7-8页
 1.3 论文的意义与创新第8-11页
第二章 员工持股制度的理论分析第11-25页
 2.1 西方企业理论第11-15页
  2.1.1 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第11-12页
  2.1.2 剩余索取权与产权残缺第12-13页
  2.1.3 企业产权的最优安排及企业治理结构第13-15页
 2.2 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演变第15-17页
  2.2.1 单边治理与共同治理第15页
  2.2.2 人力资本所有权的重要性第15-17页
 2.3 员工持股的数量界定第17-20页
  2.3.1 剩余分配的经济机理和企业制度第17页
  2.3.2 分享剩余是员工持股企业激励相容的最优契约第17-18页
  2.3.3 股票期权数量确定的理论模型第18-19页
  2.3.4 期股数量确定的理论模型第19-20页
 2.4 员工持股的效率分析第20-25页
  2.4.1 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第21-22页
  2.4.2 员工持股计划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第22页
  2.4.3 员工持股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第22-23页
  2.4.4 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监督的影响第23-24页
  2.4.5 员工持股计划对交易费用的影响第24-25页
第三章 对西方员工持股制度的考察与分析第25-39页
 3.1 西方员工持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25-32页
  3.1.1 美国员工持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25-27页
  3.1.2 日本员工持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27-29页
  3.1.3 德国员工持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29页
  3.1.4 西班牙蒙特拉贡员工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第29-30页
  3.1.5 国外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基本特征第30-32页
 3.2 西方员工持股的基本做法第32-39页
  3.2.1 美国利用信贷杠杆的员工持股计划第33-36页
  3.2.2 日本的员工持股会第36-39页
第四章 经营者持股:员工持股的最新发展第39-49页
 4.1 经营者股票期权第39-44页
  4.1.1 经营者股票期权的产生与发展第39-40页
  4.1.2 经营者股票期权的作用与特点第40-41页
  4.1.3 经营者股票期权的类型第41-44页
 4.2 经营者层融资收购第44-49页
  4.2.1 经营者层融资收购的产生与发展第44-46页
  4.2.2 经营者层融资收购的内容第46-49页
第五章 员工持股:我国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第49-64页
 5.1 制度创新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第49-56页
  5.1.1 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第49-51页
  5.1.2 放权让利与承包经营的利弊第51-53页
  5.1.3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第53-54页
  5.1.4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成效与不足第54-56页
 5.2 员工持股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第56-59页
  5.2.1 改革进程中的员工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第56-57页
  5.2.2 企业治理结构应当保障员工利益的原则第57-58页
  5.2.3 员工持股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第58-59页
 5.3 员工持股制度在我国的现实意义第59-64页
  5.3.1 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第60-61页
  5.3.2 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第61-63页
  5.3.3 从分配制度来看,员工持股制度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的统一第63-64页
第六章 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现状第64-82页
 6.1 我国员工持股的发展历史与特征第64-69页
  6.1.1 我国员工持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第64-66页
  6.1.2 我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表现形式第66-68页
  6.1.3 我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特征第68-69页
 6.3 股份合作制: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形式之一第69-73页
  6.3.1 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和发展第69-71页
  6.3.2 股份合作制的性质和特征第71-73页
 6.3 员工持股公司制: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形式之二第73-78页
  6.3.1 浦东大众模式第73-74页
  6.3.2 深圳泰然模式第74-75页
  6.3.3 深圳金地模式第75-76页
  6.3.4 股份合作制与员工持股公司制的比较第76-78页
 6.4 经营者持股: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形式之三第78-82页
  6.4.1 四通产权改造:我国经营者层融资收购的典型案例第78-79页
  6.4.2 我国经营者股票期权的现实发展第79-82页
第七章 发展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对策与建议第82-97页
 7.1 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的问题与选择第82-86页
 7.2 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的规范性原则第86-92页
  7.2.1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员工持股制度应当把握的若干重要原则第86-87页
  7.2.2 规范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短期措施第87-89页
  7.2.3 在处理经营者持股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关系第89-92页
 7.3 发展员工持股制度政策环境完善第92-97页
  7.3.1 加快政府关于员工持股的立法工作第92-93页
  7.3.2 规范员工持股制度的实施程序第93-94页
  7.3.3 制订税收优惠政策第94-95页
  7.3.4 规范员工持股会制度第95页
  7.3.5 为推进员工持股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后记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化与经济磨擦--日美贸易磨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