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全球化与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 第1-27页 |
| 第一节 全球化与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演变 | 第14-24页 |
| 一、 贸易自由化与微观经济摩擦(50年代中期-81年5月) | 第14-16页 |
| 二、 资本自由化与宏观经济摩擦(1982-1985) | 第16-21页 |
| 三、 生产国际化与投资摩擦(1985年9月-1989年8月) | 第21-23页 |
| 四、 全球化和信息化与制度摩擦(1989年-)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日美贸易摩擦的特点 | 第24-27页 |
| 一、 贸易摩擦的内容: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 第24-25页 |
| 二、 贸易摩擦的解决手段:由贸易方式转向经济制度协调 | 第25页 |
| 三、 贸易摩擦的解决方式:由双边解决转向WTO多边解决 | 第25-26页 |
| 四、 贸易摩擦的影响:由两国转向多国以至全球 | 第26页 |
| 五、 全球化后摩擦的新特点:由宏观经济摩擦转向制度摩擦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日美微观经济摩擦研究 | 第27-67页 |
| 第一节 微观经济摩擦的经济学分析 | 第27-45页 |
| 一、 自愿出口限制与贸易摩擦 | 第27-34页 |
| 二、 进口数量限制与贸易摩擦 | 第34-36页 |
| 三、 倾销、反倾销与贸易摩擦 | 第36-39页 |
| 四、 补贴、反补贴与贸易摩擦 | 第39-41页 |
| 五、 经济制裁与贸易摩擦 | 第41-45页 |
| 第二节 日美两国关于微观经济摩擦的分析与论争 | 第45-52页 |
| 一、 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 | 第45-49页 |
| (一) 产业政策反对论与产业政策推进论 | 第45-47页 |
| (二) 竞争力与竞争力神话 | 第47-49页 |
| 二、 日本经济学家的研究 | 第49-52页 |
| (一) 小宫隆太郎的《日本的产业政策》 | 第49-50页 |
| (二) 伊藤元重的《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 第50-52页 |
| 第三节 日美微观经济摩擦的实证分析:以半导体摩擦为例 | 第52-61页 |
| 第四节 解决日美微观经济摩擦的对策与成效 | 第61-64页 |
| 第五节 对日美微观经济摩擦的重新思考 | 第64-67页 |
| 第三章 日美宏观经济摩擦研究 | 第67-106页 |
| 第一节 宏观经济摩擦的经济学分析 | 第67-78页 |
| 一、 经常收支分析的基本框架:三大市场及其相互关系 | 第67-69页 |
| 二、 经常收支调整的理论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第69-78页 |
| 第二节 日美两国关于宏观经济摩擦的分析与论争 | 第78-102页 |
| 一、 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 | 第78-87页 |
| (一) 克鲁格曼的经常收支与资本收支论 | 第78-82页 |
| (二) 巴古斯坦-克莱因的系统分析及政策提言 | 第82-84页 |
| (三) 马理斯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论 | 第84-87页 |
| 二、 日本经济学家的研究 | 第87-98页 |
| (一) 植田和男的结构顺差论 | 第87页 |
| (二) 吉富胜的政策效果非对称论 | 第87页 |
| (三) 林文夫的日美储蓄率比较研究 | 第87-88页 |
| (四) 竹中-千田与香西泰的结构调整论 | 第88-93页 |
| (五) 小宫隆太郎的贸易顺差逆差经济学 | 第93-98页 |
| 三、 日美共同研究 | 第98-102页 |
| (一) 萨克斯-马克宾-石井的政策协调模型 | 第98-101页 |
| (二) 麦金农-大野健一的美元日元论 | 第101-102页 |
| 第三节 对日美宏观经济摩擦的重新思考 | 第102-106页 |
| 第四章 日美投资摩擦研究 | 第106-122页 |
| 第一节 投资摩擦的经济学分析 | 第106-111页 |
| 一、 边际产业扩张论与贸易摩擦 | 第106-107页 |
| 二、 产业内贸易与贸易摩擦 | 第107-109页 |
| 三、 企业内贸易与贸易摩擦 | 第109-111页 |
| 第二节 日美两国关于投资摩擦的主张与论争 | 第111-116页 |
| 一、 美国政界与学界的论争 | 第111-112页 |
| (一) 罗伯特的吸引外资论 | 第111-112页 |
| (二) 罗拉·迪森的规制外资论 | 第112页 |
| 二、 日本学界的研究与论争 | 第112-116页 |
| (一) 产业结构空心化论 | 第113页 |
| (二) 产业结构高度化论 | 第113-116页 |
| 第三节 日美投资摩擦的实证分析 | 第116-122页 |
| 第五章 日美制度摩擦研究 | 第122-144页 |
| 第一节 全球化后日美贸易摩擦由宏观经济摩擦转向制度摩擦 | 第122-127页 |
| 第二节 日美关于制度摩擦的研究与论争 | 第127-131页 |
| 一、 《日美结构问题协议》(1989) | 第127-128页 |
| 二、 《日美综合经济协议》(1993) | 第128-130页 |
| 三、 《日美规制缓和协议》(1997) | 第130-131页 |
| 第三节 日美解决制度摩擦的对策与成效 | 第131-141页 |
| 一、 日本的规制缓和及成效 | 第132-137页 |
| 二、 美国的规制改革及成效 | 第137-141页 |
| 第四节 日美四大贸易摩擦的比较与综合 | 第141-144页 |
| 第六章 贸易摩擦的反证-日美贸易摩擦的国际影响 | 第144-159页 |
| 第一节 贸易摩擦与日本经济国际化 | 第144-154页 |
| 一、 宏观经济摩擦与商品国际化 | 第144-151页 |
| 二、 微观经济摩擦、宏观经济摩擦、投资摩擦与主产国际化 | 第151-154页 |
| 第二节 贸易摩擦与亚洲经济发展 | 第154-159页 |
| 一、 微观经济摩擦与亚洲对美国、日本出口市场的扩大 | 第154-156页 |
| 二、 宏观经济摩擦与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的扩大 | 第156-158页 |
| 三、 日美贸易摩擦与亚太地区经济增长 | 第158-159页 |
| 第七章 WTO后中美、中日贸易摩擦分析 | 第159-175页 |
| 第一节 WTO后国际贸易争端的特点及其问题 | 第159-169页 |
| 一、 WTO后国际贸易争端的状况 | 第159-164页 |
| 二、 WTO后贸易争端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 第164-166页 |
| 三、 WTO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面临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 第166-169页 |
| 第二节 中美、中日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研究的不同框架 | 第169-170页 |
| 第三节 WTO后中国应对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的对策及建议 | 第170-175页 |
| 附表 | 第175-177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77-181页 |
| 后记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