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论文--润滑论文

考虑颗粒行为的液—固二相流体润滑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致谢第11-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1页
   ·引言第17-18页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第18-26页
     ·颗粒对粘度的影响第18-20页
     ·双流体润滑模型第20-23页
     ·颗粒产生的摩擦力第23-24页
     ·颗粒在润滑区域的行为特性第24-25页
     ·颗粒对摩擦副磨损和擦伤的影响第25-2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6-2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8-29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第29-31页
     ·课题来源第29页
     ·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考虑表面粗糙度的液-固二相流体润滑分析第31-44页
   ·引言第31页
   ·基本理论和模型第31-36页
     ·物理模型和雷诺方程第31-32页
     ·流变学参数第32-33页
     ·载荷分配第33-34页
     ·摩擦力第34-35页
     ·油膜平均温升第35-36页
   ·数值计算第36-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不同假设的效果讨论第37-38页
     ·各成分承载的变化第38-39页
     ·颗粒直径和质量分数对承载和温升的影响第39-40页
     ·颗粒压缩和剪切屈服特性产生的影响第40页
     ·粗糙度与颗粒直径的耦合作用第40-41页
     ·粗糙度与颗粒浓度的耦合作用第41-42页
     ·表面弹性模量与颗粒剪切屈服应力第42-43页
   ·本章小节第43-44页
第三章 颗粒分布对油膜压力的影响第44-72页
   ·引言第44页
   ·数学模型第44-48页
     ·理论模型推导第44-48页
     ·油膜厚度方程第48页
     ·油膜承载第48页
   ·数值求解第48-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71页
     ·最小油膜厚度相同时颗粒分布对油膜压力的影响第50-60页
     ·相同承载下颗粒分布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第60-64页
     ·不同承载下颗粒分布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第64-69页
     ·油膜厚度方程不同时颗粒对压力分布的影响第69-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颗粒在润滑区域的运动形态模拟第72-91页
   ·引言第72页
   ·基本理论第72-76页
     ·流体控制方程第72-73页
     ·颗粒在流体中的受力分析第73-75页
     ·边界条件第75-76页
     ·颗粒轨道方程的计算第76页
   ·数值模拟第76-81页
     ·离散模型介绍第76-78页
     ·建模及网格划分第78-79页
     ·软件仿真和编程计算对比第79-80页
     ·离散模型模拟颗粒流动第80-81页
   ·结果与讨论第81-90页
     ·颗粒轨迹在润滑区域的三种运动形式第81-82页
     ·颗粒初始位置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第82-85页
     ·颗粒直径对颗粒轨迹的影响第85-86页
     ·摩擦副表面速度对颗粒轨迹的影响第86-87页
     ·流体粘度对颗粒轨迹的影响第87-88页
     ·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第88-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试验研究第91-102页
   ·引言第91页
   ·试验设计第91-97页
     ·试验机原理简介第91-95页
     ·试件设计第95-96页
     ·润滑油、及颗粒的理化特性第96页
     ·试验油样配制第96-97页
     ·试验注意事项第97页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97-101页
     ·颗粒特性对摩擦的影响第97-99页
     ·质量分数对摩擦的影响第99-100页
     ·颗粒尺寸对摩擦的影响第100-101页
   ·本章小节第101-10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5页
   ·论文主要结论第102-103页
   ·论文创新点第103-104页
   ·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枢纽客运站布局分析及客流通道能力研究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