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新技术简介 | 第13-14页 |
·现行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纠错技术 | 第14-17页 |
·研究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 | 第19-33页 |
·前向纠错技术(Forward Error Code,FEC) | 第19-20页 |
·三种基本自动重传请求协议 | 第20-24页 |
·停止等待式ARQ (Stop and Wait ARQ, SAW-ARQ) | 第20-21页 |
·退回N步ARQ (Go-back-N ARQ, GBN-ARQ) | 第21页 |
·选择重传ARQ (Select-Repeat ARQ, SR-ARQ) | 第21-22页 |
·HSDPA中的N信道等停协议 | 第22-24页 |
·混合 ARQ(HARQ)技术 | 第24-29页 |
·混合 I型 ARQ | 第25-26页 |
·混合 II型 ARQ | 第26-28页 |
·混合 III型 ARQ | 第28-29页 |
·混合 ARQ技术的最新发展 | 第29-31页 |
·SAMSUNG提出的混合 ARQ | 第29-30页 |
·同步递增冗余(SIR) | 第30页 |
·异步自适应递增冗余(AAIR)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第三章 MIMO系统中基于预编码的重传技术 | 第33-48页 |
·MIMO技术 | 第34-38页 |
·MIMO系统模型 | 第34-35页 |
·MIMO系统容量的推导 | 第35-37页 |
·V-BLAST系统介绍 | 第37-38页 |
·线性预编码的新型 MIMO-HARQ方案 | 第38-42页 |
·系统模型 | 第38-39页 |
·单次传输的线性预编码 | 第39-40页 |
·合并方案 | 第40-41页 |
·自适应数据流置换方案 | 第41-42页 |
·仿真分析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四章 MIMO系统中采用自适应功率分配的重传技术 | 第48-71页 |
·自适应功率分配的MIMO-HARQ方案 | 第49-59页 |
·系统模型 | 第49-50页 |
·V-BLAST系统的检测方案 | 第50-53页 |
·采用 ZF-SIC/MMSE-SIC检测的APA方案 | 第53-56页 |
·合并方案 | 第56-57页 |
·仿真分析 | 第57-59页 |
·基于SVD的MIMO-HARQ的自适应机制 | 第59-69页 |
·系统模型 | 第59-61页 |
·局部 APA算法 | 第61-63页 |
·全局 APA算法 | 第63-66页 |
·合并方案 | 第66页 |
·仿真分析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多载波系统中的ARQ技术 | 第71-82页 |
·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71-73页 |
·最大比合并频率分集的ARQ方案 | 第73-75页 |
·采用新型自适应数据流置换 ARQ方案 | 第75-78页 |
·系统模型 | 第75-77页 |
·数据流重排方案 | 第77-78页 |
·仿真分析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已录用的论文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