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体的分布式语义Web服务发现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分布式Web服务发现背景知识及研究现状 | 第16-46页 |
·语义Web服务相关技术 | 第16-28页 |
·Web服务 | 第16-17页 |
·语义Web | 第17-21页 |
·语义web服务 | 第21页 |
·本体技术 | 第21-23页 |
·本体的概念 | 第21-22页 |
·本体建模方法 | 第22页 |
·本体描述语言-OWL | 第22-23页 |
·语义Web服务描述技术 | 第23-27页 |
·分布式Web服务发现机制 | 第27-28页 |
·P2P | 第28-37页 |
·集中式P2P网络 | 第28-29页 |
·分布式无结构P2P网络 | 第29-30页 |
·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 | 第30-37页 |
·树形拓扑结构 | 第30-33页 |
·环形拓扑结构 | 第33-34页 |
·多维空间拓扑结构 | 第34-35页 |
·Skip图结构 | 第35-37页 |
·国内外分布式Web服务发现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37-43页 |
·基于无结构P2P的服务发现系统 | 第37-38页 |
·基于分布式哈希的服务发现系统 | 第38页 |
·基于Skip图的分布式服务发现系统 | 第38-39页 |
·基于超立方体的分布式语义服务发现系统 | 第39页 |
·基于超结点的分布式语义服务发现系统 | 第39-41页 |
·分布式Web服务发现研究的比较与分析 | 第41-43页 |
·内容访问网络(CAN) | 第43-45页 |
·CAN网络结构 | 第43页 |
·CAN路由机制 | 第43-44页 |
·CAN网络自维护机制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一种语义可寻址P2P网络的设计 | 第46-66页 |
·基于本体的网络组织 | 第46-49页 |
·结点到SAN空间的映射 | 第46-48页 |
·Web服务到SAN空间的映射 | 第48-49页 |
·SAN空间的扩展 | 第49页 |
·结点的加入和退出 | 第49-57页 |
·结点加入 | 第49-53页 |
·结点退出 | 第53-57页 |
·SAN空间的路由 | 第57页 |
·语义Web服务描述映射 | 第57-59页 |
·语义匹配 | 第59-65页 |
·向量空间模型(VSM) | 第59-61页 |
·改进的向量空间模型 | 第61-63页 |
·通用余弦相似度度量(GCSM) | 第63页 |
·基于GCSM的多概念匹配算法 | 第63-64页 |
·服务匹配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仿真分析 | 第66-75页 |
·SAN网络的性能评价 | 第66-72页 |
·可扩展性 | 第66-68页 |
·负载均衡 | 第68-69页 |
·系统的稳定性 | 第69-71页 |
·相对距离 | 第71-72页 |
·基于GCSM的服务匹配方法性能评价 | 第72-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论文总结 | 第75-76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