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初探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河道与城市 | 第11页 |
·城市滨河区的复兴 | 第11-12页 |
·城市河道现状 | 第12-13页 |
·城市规划建设弊端 | 第13页 |
·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畴 | 第14-16页 |
·城市河道 | 第14页 |
·河道景观 | 第14-15页 |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 | 第15页 |
·研究内容与范畴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外河道生态修复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河道生态修复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2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概述 | 第20-37页 |
·河道生态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河道生态系统组成 | 第20页 |
·食物链理论 | 第20-21页 |
·生物群落理论 | 第21页 |
·生物多样性原理 | 第21-22页 |
·自设计理论 | 第22页 |
·城市河道特点 | 第22-23页 |
·城市河道的功能 | 第23-24页 |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 | 第24-26页 |
·洪水控制和水循环健康 | 第24-25页 |
·河道生态系统健康 | 第25页 |
·重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河道景观 | 第25-26页 |
·增加河道亲水性 | 第26页 |
·重塑优美宜居环境 | 第26页 |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理念 | 第26-27页 |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原则 | 第27-37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27-29页 |
·地域自然特征 | 第27-28页 |
·地域人文特征 | 第28-29页 |
·生态性原则 | 第29-32页 |
·生态格局完整性 | 第29-31页 |
·气候调节 | 第31页 |
·防洪排涝 | 第31-32页 |
·景观性原则 | 第32-35页 |
·河道景观类型 | 第32页 |
·影响河道景观的要素 | 第32-35页 |
·亲水性原则 | 第35-37页 |
·滨河游憩活动类型 | 第35页 |
·亲水设计类型 | 第35-37页 |
3 城市河道形态多样性恢复 | 第37-53页 |
·河道横断面结构 | 第37-39页 |
·河道蜿蜒性 | 第39-43页 |
·自然河道蜿蜒性的保护和恢复 | 第39-40页 |
·增强河道蜿蜒性的构筑物 | 第40-43页 |
·丁坝 | 第40-42页 |
·“短丁坝” | 第42-43页 |
·河道连续性 | 第43-45页 |
·落差工程 | 第43-44页 |
·鱼道 | 第44-45页 |
·河床生态化 | 第45-50页 |
·深槽和浅滩序列的重建 | 第45-47页 |
·透水性河床材料 | 第47-48页 |
·栖息地加强结构 | 第48-50页 |
·河流湿地恢复 | 第50-52页 |
·河流湿地特点 | 第50页 |
·河流湿地组成 | 第50-51页 |
·湿地构建 | 第51-52页 |
·湿地植物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4 护岸生态化 | 第53-67页 |
·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植物护岸 | 第54-58页 |
·植物护岸的稳定性 | 第54-55页 |
·活枝护岸 | 第55-58页 |
·水生植物复合型护岸 | 第58页 |
·抛石护岸 | 第58-59页 |
·石笼护岸 | 第59-61页 |
·石笼挡土墙 | 第59-60页 |
·石笼垫护岸 | 第60-61页 |
·石笼净水复合护岸 | 第61页 |
·连接块体护岸 | 第61-63页 |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构件 | 第61页 |
·多孔质护岸 | 第61-63页 |
·防洪与亲水的协调 | 第63-67页 |
·防洪堤结合土坡微地形 | 第64页 |
·防汛墙修饰 | 第64-65页 |
·活动式防汛墙 | 第65页 |
·复式设计 | 第65-67页 |
5 植被恢复 | 第67-78页 |
·植被恢复的目标 | 第67页 |
·植物对水质的要求 | 第67页 |
·植物选择原则 | 第67-68页 |
·滨水植物群落 | 第68-75页 |
·滨水植物群落分布 | 第68-74页 |
·水际湿生植被带 | 第69-70页 |
·开敞植被带 | 第70-71页 |
·疏林草地带 | 第71-72页 |
·密林带 | 第72-73页 |
·湿地植被带 | 第73-74页 |
·群落配置 | 第74-75页 |
·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 | 第75-76页 |
·草本与木本植物根系差异 | 第75页 |
·草本植物 | 第75页 |
·木本植物 | 第75-76页 |
·植物的净化水质作用 | 第76-78页 |
6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实例研究 | 第78-88页 |
·北京转河(恢复明河) | 第78-80页 |
·概况 | 第78-79页 |
·恢复河道自然属性 | 第79页 |
·生态护岸 | 第79-80页 |
·植物种植 | 第80页 |
·台州永宁江(永宁公园段) | 第80-82页 |
·概况 | 第80页 |
·护岸改造 | 第80-81页 |
·湿地恢复 | 第81-82页 |
·植物应用 | 第82页 |
·长沙湘江(潇湘风光带) | 第82-88页 |
·概况 | 第82-83页 |
·设计原则 | 第83页 |
·廊道建设 | 第83-84页 |
·岸线处理 | 第84-86页 |
·岸线现状 | 第84页 |
·恢复形态多样性 | 第84-86页 |
·生态护岸 | 第86-87页 |
·可积土缓坡护岸 | 第86页 |
·鱼巢 | 第86页 |
·护岸植物 | 第86-87页 |
·种植规划 | 第87-88页 |
7 结语 | 第88-90页 |
·研究总结 | 第88-89页 |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特点 | 第88页 |
·我国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 | 第88-89页 |
·研究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图表索引 | 第94-98页 |
个人简介 | 第98-99页 |
导师简介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